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基于闪电甚高频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本文采用了一种三维空间单元网格化提取闪电通道并计算其长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定位辐射源点进行聚集处理,继而进行通道提取后,可比较准确地得到一次闪电的三维通道总长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设计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定量给出了该方法的误差不超过10%。利用实验室得出的单位放电通道长度产生的NO量与气压的关系,将其应用到不同高度上单位闪电通道长度产生的NOx量。基于该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雷暴过程中11次负地闪和59次云闪的通道长度和其产生的氮氧化物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地闪平均通道长度为28.9km,云闪平均通道长度为22.3km;一次地闪产生的NOx量平均为1.89×10^25分子数,一次云闪产生的NOx量平均为0.42×10^25分子数。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以深水砂岩形成为线索,讨论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以及后期底流改造作用,分析争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揭示油气勘探意义。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复杂,将浊流严格定义为紊流支撑,悬浮沉降的重力流,有利于砂岩成因机制解释及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正粒序构造的砂岩为浊流成因,块状砂岩和逆粒序砂岩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浊流砂岩沉积在平面上向四周散开,形成朵叶状砂体,碎屑流砂岩沉积沿流体搬运方向展布,形成舌状砂体。重力流沉积受后期底流改造而形成含牵引流构造的砂岩,但牵引流构造不是底流改造砂体所特有的标志,需结合砂体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加以鉴别。水道内重力流沉积受底流影响,天然堤不对称发育,水道发生单向迁移,砂体平面展布范围变大,但砂体垂向厚度变小。同时,受底流改造的天然堤之间会形成局部负向地形,为后期水道、朵体有利沉积场所,易形成连续垂向叠置砂体。深水砂岩预测需将重力流沉积和底流改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缅甸硬玉岩地区的热液型钠长石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施光海  王君  袁野  杨梦楚 《岩石学报》2013,29(4):1450-1460
产于俯冲带内的低温高压带的由单矿物构成的硬玉岩通常伴有钠长石岩,目前对于硬玉岩研究的关注度较高,而对于钠长石岩则相对较低,很少有相关论文报导.产于缅甸翡翠矿区的钠长石岩,经常与硬玉岩相伴而生,是良好的研究样品.钠长石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低温钠长石,其次含有硬玉、绿辉石、透辉石等辉石类矿物和钠透闪石、蓝透闪石、镁钠闪石等闪石类矿物,此外还有钠沸石等.钠长石沿着解理和裂隙交代硬玉,说明钠长石形成晚于硬玉岩.钠长岩中的主要组成矿物钠长石的形成温度小于300℃,且其形成压力小于0.5kb,推测是在硬玉岩抬升程中通过交代与沉淀作用形成.其内的透辉石有两种类型,一类可能是被交代的硬玉中的透辉石组分会渐进增加,最终形成透辉石.另一类是被绿辉石包裹的透辉石残留,其很有可能是早期来自地幔楔或者俯冲带岩石中的矿物残留,即异剥钙榴岩或辉石岩类,可以视作硬玉化绿辉石岩和硬玉化异剥钙榴岩的矿物学证据.热液型钠长石岩的存在进一步说明缅甸翡翠矿区钠化热液存在现象的普遍性与穿越性.  相似文献   
14.
黄淮地区月极端气温概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黄淮地区 1 4个国家基本 (准 )站 1 951~ 1 993年的月极端气温资料序列 ,分别进行了正态、Gumbel、Weibell概率分布拟合试验。根据拟合检验值和误差 ,确定了各站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天气实况自动答询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及特点。该系统可独立使用,也可以和现行121系统相结合,发展成为多功能121系统,从而赋予121新的特色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张霞  周建群  申永辰  李荣  白宇  王君 《气象》2005,31(4):13-17
从冰雹形成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2002年7月19日出现在郑州地区的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外部抬升力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及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低空水平螺旋度和差动位温平流与此次强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三种海藻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三种海藻(龙须菜、角叉菜和马尾藻)进行了热解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角叉菜热稳定性最低,龙须菜和马尾藻的热稳定性相近;与马尾松等典型陆地高等植物相比,海藻的热稳定性都较低。采用Popescu法计算表明,AvramiErofeev方程可以用来描述三种海藻的主要挥发分脱除过程。在三种海藻中,角叉菜的平均活化能最低,这也表明其热稳定性最低。与马尾松等陆高等植物相比,海藻热解发生在较低的温区,且主要表现为放热效应,而马尾松等陆地高等植物热解发生在较高的温区,存在明显的吸热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王君 《干旱气象》2019,37(3):419-429
2016年7月9日和19日,河南省北部出现两次罕见特大暴雨过程,给人民生活及各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利用河南省自动气象站降水量、雷达回波及常规探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对这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和动力条件的极端性、地形与降水的关系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降水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强对流特征明显、强降水中心位于太行山东麓迎风坡等共性特征,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系统,降水范围有明显差异;(2)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均存在来自热带和副热带的西南和东南两支水汽输送,整层水汽条件较好,其中"7.09"过程的整层可降水量具有明显极端性,而"7.19"过程中,水汽条件接近同期暴雨过程的平均值,极端性不明显;(3)两次过程的动力条件有较大差异,"7.09"过程动力条件弱,强降水中心新乡站的700 hPa垂直速度远小于该站暴雨过程中该值的多年平均值,而"7.19"过程林州站700 hPa垂直速度约是1981年以来28次暴雨过程中该站平均值的3倍,具有明显的极端性;(4)两次过程均伴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生成、发展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单体生成、合并,其增强、维持与大的小时雨强相对应,对流云团具有低质心、高效率降水等特征;(5)太行山地形对两次极端暴雨增幅均有正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27日,《气象与环境科学》第三届编委会2014年度会议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工程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及部分省气象局的顾问和编委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气象局局长、《气象与环境科学》主编王建国对各位编委在百忙中参加这次会议,为本刊的发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和给予了巨大的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近几年来省级气象科技期刊以改革促发展的必然性,并以<河南气象>改刊为<气象与环境科学>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重点,论述了由综合性、技术性期刊向学术性期刊发展的过程和改刊后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同时提出了将省级气象科技期刊办好、办精、办出新意,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品牌期刊,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