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叶谦  何勇  金伟良 《海洋工程》2011,29(3):31-36
针对海洋环境中的半潜式平台多方面不确定性,基于半潜式平台结构整体强度分析方法,考虑多种波浪荷载作用的结构响应,采用非线性逐步垮塌分析方法,研究平台在不同控制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模型,建立相应的功能函数.根据结构体系可靠度理论和失效模式之间的关系,采用串联体系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对一座具体半潜式平台在100年重现期波浪荷载作用下进行了体系可靠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平台整体可靠度水平由波浪引起的主要结构响应形式决定.通过计算,验证可靠度计算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大型深水浮式平台结构的设计、维护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增暖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出现。这一变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人类自身活动是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因子。但是,对人类活动,包括个人和社会集体行为,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全球环境变化又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如何适应未来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研究甚少。由于人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问题”应该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研究核心之一,应加强社会科学界、环境科学界和医学界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大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深理解全球环境变化对可更新资源保障能力和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时空格局的影响。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国的巨灾造成了严重的灾情,如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冻雨雪灾害,2007年孟加拉国的台风灾害,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等。加强对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在CNC IHDP的领导下,CNC IHDP RG工作组向IHDP提出了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风险防范研究的建议。经过2年多的努力,作为IHDP新一轮国际性核心科学计划——综合风险防范(IHDP IRG)已经得到IHDP SC的认可,即将于2009年4月在德国波恩IHDP科学大会期间正式宣布启动。该核心计划为从事风险研究、管理和具体实践方面的全球顶级专家和组织搭建交流平台,并引导未来国际综合风险防范研究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科学、技术与管理问题入手,通过案例对比,从多学科角度,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以推动全球综合减灾实践的深入发展。CNC IHDP RG作为这一核心科学计划的倡议、发起和主要组织者,通过该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但可以在国际上充分展现我国综合灾害风险研究领域的成果,更将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河西地区环境蠕变的若干事实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揭示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环境蠕变的若干事实,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异常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灾害风险科学发展与科技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期召开的一系列国际灾害风险会议讨论的灾害风险科学关键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正在制定的国际减轻灾害风险后兵库战略框架(HFA2),就未来灾害风险科学发展与科技减灾趋势做了综合研判,提出加深对灾害系统复杂性的认识,即从灾害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认识灾害系统的复杂性,从全球变化的区域特征与成因机制认识气候变化风险的复杂性,从区域发展水平与模式认识巨灾风险的复杂性。提出从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厘定科技减轻灾害风险的战略与对策,即建立一体化的综合风险防御范式,建立多空间尺度的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多功能的巨灾风险防范金融体系,建立多利益相关者防范灾害风险的凝聚力模式,建立风险信息服务与对策仿真模拟综合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16.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TOGA-COARE强化期“实验3”号科学考究船所取得的表面气象的探空资料,对考察期间的热通量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计算,特别是对发生在IOP期间的两次西风爆发过程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热通量的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讨论了它们与大尺度环流及其中高纬度环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OLR 低频振荡与西太平洋台风的发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安  叶谦 《应用气象学报》1994,5(2):143-150
以影响我国西太平洋台风生成区域平均的OLR演变曲线为基础,对1975—1981年经过30—60天滤波处理的OLR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与西太平洋台风生成有关的系统,主要集中于东半球60°E以东的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南部的赤道地区构成一对低频偶极中心,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赤道印度洋中部地区是OLR低频振荡的一个重要源区,台风多发、间歇和转换阶段都有明显的特点,对台风的生成和间歇的中期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特别是夏季形势建立后,在30°N附近副高的东西摆动(有明显的低频变化特征)与ITCZ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柯本气候分类法,对1966—2016年的22个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中国气候进行合成分析,并与50年平均的气候分类结果对比。结果表明:ENSO年从整体上对气候带分布的影响不大,我国仍主要由4个气候分区主导;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年和次年对气候型和气候副型的影响都较为显著,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西北干旱区及东北地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年我国存在5个厄尔尼诺/拉尼娜敏感区,即藏南地区、陕西中部、四川中部、辽东半岛和内蒙古东部,这些敏感区的冬季出现明显偏干化趋势;拉尼娜发生年,我国还存在两个拉尼娜敏感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些地区冬季出现明显偏干化趋势;除此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次年,我国存在4个厄尔尼诺/拉尼娜敏感区,即四川中部、陕西中部、辽东半岛、内蒙古东部;厄尔尼诺发生次年,我国还存在4个厄尔尼诺敏感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云南东部及两广丘陵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INDIAN SUMMER MONSO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ime serie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anomaly,covering the eastern(western)equatorial Pacific,central Indian Ocean,Arabian Sea.Bay of Bengal and South ChinaSea(SCS),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wavelet transform.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sameinterdeeadal variability of SS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tropical Indian Ocean,and also show thatthe last decadal abrupt change occurred in the 1970s.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there is asimilar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mong the equatorial central Indian Ocean and the adjacent three seabasins(Arabian Sea.Bay of Bengal and South China Sea).but the SST interannual changes of theIndian Ocean lagged 4—5 months behind that of the equatorial central-east Pacific.Meanwhile,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long-range change between SST anomaly and Indian summermonsoon rainfall in recent decades have been explained and analyzed.It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eda wet(dry)period in India when the tropical SST was lower(higher)than normal,but there wasa lag of phase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79年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功率谱、滤波等方法,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1979年青藏高原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的地形对于OLR场长期平均的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夏季,OLR的时间变化则与降水过程有密切联系。准8天振荡是高原地区的主要中期过程,它主要反映了高原低涡的活动,这种振荡很可能是高原天气尺度系统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联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