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On September 16, 2015, an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of M_w 8.3 occurred 46 km offshore from Illapel, Chile,generating a 4.4-m local tsunami measured at Coquimbo.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sunami are presented by a combination of analysis of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sources of USGS and NOAA. The records of 16 DART buoys in deep water, ten tidal gauges along coasts of near-field, and ten coastal gauges in the far-field are studied by applying Fourier analys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and nested grids i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overall tsunami propagation scenarios, and the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deep water and but not well in coasts closed to the epicenter. Due to the short distance to the epicenter and the shelf resonance of southern Peru and Chile, the maximum amplitude ranged from 0.1 m to 2 m, except for Coquimbo. In deep water,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buoys decayed from9.8 cm to 0.8 cm, suggesting a centimeter-scale Pacific-wide tsunami, while the governing period was 13–17 min and 32 min. Whereas in the far-field coastal region, the tsunami wave amplified to be around 0.2 m to 0.8 m,mostly as a result of run-up effect and resonance from coast reflection. Although the tsunami was relatively moderate in deep water, it still produced non-negligible tsunami hazards in local region and the coasts of farfield.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偶极横波反射波测井技术进行井旁裂缝识别中,横波反射波幅度受仪器声源辐射、井孔条件以及地层中偶极横波反射波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在本文中,为了分析不同类型地层中井旁裂缝对横波反射波幅度的影响,我们首先利用偶极声场积分的远场渐进解和偶极声源辐射指向公式研究了快速、中速以及慢速地层中偶极声源的横波远场辐射性能和辐射指向;然后采用三维有限差分算法研究了横波反射波绝对幅度和相对幅度比值(反射波幅度与直达波幅度比值,RA)随裂缝参数变化的响应特征;最后利用RA分析了仪器在不同类型地层中的裂缝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慢速地层中SH波的覆盖特性和辐射波幅均弱于快速和中速地层,其反射波绝对幅度也相应较低,但其RA与快速和中速地层较为接近甚至更高,表明偶极横波测井仪器在慢速地层具有与快速和中速地层相同甚至更好的裂缝识别能力。此外,当RA较小时,不同类型地层中RA与各项裂缝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确定反射波测井识别裂缝参数下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春季季风转换时期两潜标站余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春季季风转换期间, 在北部湾湾口两站利用潜标观测获得了80余天的流速剖面等资料序列.结合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物理海洋学数据分发存档中心提供的QuikSCAT海表面风场数据, 以及NOAA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数据, 利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对观测期间两站余流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春季季风转换时期, 北部湾风场北分量具有周期为10d左右的震荡.风的输运造成密度场结构出现相应的震荡, 从而会引起密度流的变化.2) M4站余流主要由风场控制, 水体向北部湾内输运.3) M5站表底层余流差距较大, 整层余流均受到了风的直接影响, 而表层还受到了由风引起的密度流变化的影响, 因此风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了M5站的余流.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地基微波辐射计和无线电探空仪、闪电和雷达数据, 首先评估了微波辐射计温度和绝对湿度在不同高度的探测性能, 微波辐射计和无线电探空仪不同高度的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800~0.985, 绝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600~0.916;微波辐射计温度的标准差为3.9~6.1℃, 绝对湿度的标准差为0~4 g/m3, 无线电探空仪温度的标准差为4.2~6.1℃, 绝对湿度的标准差为0.1~4.2 g/m3; 微波辐射计和无线电探空仪温度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为1.06~2.90℃, 绝对湿度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为0.08~2.02 g/m3。二者K指数相关系数为0.945。其次利用K指数上升和下降到35℃的时次和不同距离闪电开始和结束时次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在30 km处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0.864), 这可能就是微波辐射计温度和湿度在复杂山地下雷暴天气中能够代表的大气层结的有效距离。最后统计分析了微波辐射计K指数上升达35℃时, 90%上游移向微波辐射计的雷暴回波(30 dBZ雷达回波超过-15℃高度层)距离微波辐射计平均距离为35.3 km, 移到微波辐射计附近平均需要92.8分钟, 局地雷暴(40 km以内)生成需要138.2分钟。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的重大台风风暴潮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京明  于福江  原野  付翔 《海洋通报》2011,30(5):535-539
统计了1949-2009年 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沿海的38次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重大台风风暴潮过程,分析了其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且多发生在7-9月间,9月最多:长江口到福建泉州一带沿海和珠江口到海南岛东北部一带沿海是红色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吉林省抚松县碱场沟废弃石灰岩矿的自然环境概况,阐明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治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流参数的贵州春季冰雹潜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水  原野  牟克林  彭芳 《热带地理》2013,33(1):9-12,6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0°×1.0°格点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贵州2001-2010年春季对流参数并插值到贵州84个站点上,结合贵州春季冰雹实况统计分析,选取与冰雹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分别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冰雹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指标叠加法优于判别分析法.最后用指标叠加法试报了2011年3-5月、2012年3-4月的冰雹,临界成功指数CSI=51.85%,命中率POD=93.33%,虚假报警率FAR=18.84%.  相似文献   
18.
19.
快速准确的海啸源模型是近场海啸精确预警的关键.尽管目前还没有办法直接对其进行正演定量计算,但是可以通过多源地震、海啸观测数据进行反演或联合反演推算.不同的海啸源可能导致不同的预警结论,了解不同类型海啸源适用性、评估海啸源特征差异对近场海啸的影响,无论对于海啸预警还是海啸模拟研究尤为重要.本文评估分析了6种不同同震断层模型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震海啸近场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对比分析了有限断层模型与均一滑动场模型对近场海啸产生、传播、淹没特征的影响及各自的误差.研究表明:近场海啸波能量分布主要取决于海啸源分布特征,特别是走向角的差异对海啸能量分布影响较大;有限断层模型对海啸灾害最为严重的39°N以南沿岸地区的最大海啸爬坡高度明显优于均一滑动场模型结果;综合对比DART浮标、GPS浮标及近岸潮位站共32个站次的海啸波幅序列结果发现有限断层模型整体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比均一滑动场模型平均误差要低,其中Fujii海啸源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最小,分别是0.56m和26.71%.UCSB海啸源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次之.3个均一滑动场模型中USGSCMT海啸源模拟精度最高.相对于深海、浅海观测站,有限断层模型比均一滑动场模型对近岸观测站计算精度更高.海啸源误差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可能与反演所采用的波形数据的代表性有关;谱分析结果表明Fujii海啸源对在12至60min主频波谱的模拟要优于UCSB海啸源.海啸源中很难真实反映海底地震破裂过程,然而通过联合反演海啸波形数据推算海啸源的方法可以快速确定海啸源,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破裂过程与海啸产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冬季贵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古会  彭芳  崔庭  原野 《气象》2012,38(3):291-29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北高南低"分布以及中高纬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贵州,是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滇黔准静止锋也是重要的影响系统,它的长期存在有利于阴雨天气维持;而大范围的冻雨(雪)天气则是伴随着东移的南支槽以及向上伸展的水汽辐合。由于西太平洋副高较弱和中亚地区低值系统不活跃,没有稳定持续的水汽向贵州输送,所以过程表现出短暂的间歇性,尤其是距离滇黔准静止锋区相对较远的贵州东部地区,受灾程度远不如2008年严重。因为有偏北路径的冷空气入侵,贵州中西部地区冰冻强度超过2008年;垂直结构的差异是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两次过程(第1和第4次)降水相态不同的重要原因;冰冻的形成与增长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日平均气温是影响冰冻强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