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1.
本文概括介绍了将由我国主持于1985年9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宗旨是为从事地震学、地震工程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以交流模糊数学在地震预报、地震工程、震害估计和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应用模糊数学的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其在地震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除东道国中国的代表外,将有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民主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代表应邀参加。本文介绍了会议的四个专题及其涉及的内容,以及四篇综合报告和50多篇论文题目。会议的大部分论文拟收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大量文献给出了低烈度(Ⅴ度与Ⅴ度以下)下人感占数定量对照表和特高烈度(ⅩⅡ、ⅩⅠ度)下地裂缝宽度定量对照表。据此,与文献[1]给出的房屋破坏对照表一起,对地震发生后烈度的快速评定给出了完整的用正态模糊集贴近度概念进行处理的方法。 本文还对烈度模糊分级方法进行了介绍,引进了模糊相容度概念;给出了等权观点下模糊分级的分值表,据此以查表和简单运算的方法代替了较复杂的运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烈度评定的运算。 文中以唐山大震及其它有关地震为例,用上述各方法对各种烈度进行了校核计算。结果表明,用模糊方法算得的结果与宏观调查结果一致。然而,比起经典方法来,它有过渡自然,处理迅速、简单,能够定量等优点;对历史资料和新取得的资料作同样处理,不存在资料脱节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烈度的模糊化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破坏性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数地震灾害的事实说明,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是当前地震科学的首要目标。目前地震预报还不过关,而预报的社会影响很强,尤其是对于大工业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就更大。因此,大震对策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当地震预报发布后,政府领导机关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是疏散人口加固房屋,还是加固房屋与疏散人口选择其一,还是不采取任何措施?在地震预报还未达到实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从给定地区的地震目录中识别出地震簇.这些地震簇由一系列时空相关的地震组成,每一次强震前都可能有其地震簇出现.两次地震的函数由以下公式来确定:eij=1e-1t+2e-2s计算出某一地区所有 MM0地震相互之间的联系强度,并取一个经验参数之后,就可以根据编网原则识别出地震簇.利用地震簇,可以把强震的地震活动性图象识别得更清楚,简单和定量化.此方法曾用于我国大华北及西南地区的地震簇识别与地震活动图象研究.清楚地识别出了13次大震(M6.5)的地震簇.研究了它们的时空特性.近似建立了 lg△t,lgL,lgS 与震级 M 间的线性经验关系,此处△t,L,S 分别表示地震簇的前兆时间(持续时间)及其震中分布的最大线度与面积.显然,这些关系式对地震预报研究可能有一定用途.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对于强震的地面地质条件及深部的构造背景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如[1,2]。可是,对界于它们两者之间,深度大约在1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浅层构造条件与强震的关系问题,至今研究的人很少。据米雅奇金的研究结果,即使对于震源深度达到100公里的7.2级地震,其震前的波速异常区也仅仅在10—20公里的浅层地壳内出现。因此,若能同时研究强震的地壳表面、浅层和深部的构造条件,对地震预报及地震危险性估计无疑是有益的。同时还要看到,地下10公里以内也是石油部门人工地震勘探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海城7.3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量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对海城7.3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量变化的一些最新研究结果。所研究的地震波包括体波(P,S波)、尾波和短周期地脉动三类。特征量有:体波与地脉动的波形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平均半周期,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频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尾波的时间熵、振幅比、持续时间、观测与计算持续时间差及其二阶差分、Q_c值、反映介质混浊度与震源特性的系数a_c等。所得结果表明,三类地震波的上述动力学特征量大都在震前一至半年左右出现、有的在6-10天乃至一天以内出现过不同形态的阶段性异常变化,因而可看作海城地震的中短期和临震的地震波前兆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模糊”现象和概念是不胜枚举的。例如:天气的“暖和”与“不冷”,颜色的“红”与“橙”,人与人之间的“象”与“较象”……都是不分明的模糊概念。这些概念,是一对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却没有明确分界的概念。在传统的数学领域内,每个命题非真即  相似文献   
18.
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前兆异常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从实际观测资料中寻找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某些前兆异常特性,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讨论。初步结果表明,瑞利面波的群速、相速及波形、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异常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兆三阶段发展过程的观测结果与理论(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一系列强震及中强震前的丰富的前兆观测资料为基础,发现并研究了地震前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α阶段总的说来是前兆从震源区向外围地区发展的一个较长的阶段。β阶段表现出地震前兆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因而前兆几乎在各处同时出现。在γ阶段上,地震前兆则从外围地区向震源区发展与恢复。然后就要出现临震异常阶段,最后发生主震。 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出并讨论了前兆时间T与未来地震的震中距R及震级M之间的以下一般关系式,其经验系数m,C_1,C_2应在不同具体情况下分别定出:M=C_1l_(?)(TR~m)+C_2 为了解释所述的地震前兆的三阶段发展过程,文中研究了一个简单的震源孕育物理模式。该模式引用了流体(水)扩散引起失稳及震前的非地震滑动引起波动状长周期形变的概念,而地震前兆的三个发展阶段则可以与地震孕育过程的三个相应阶段相联系。 根据本文所得的结果,地震预报的三个阶段可以在物理基础上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0.
含裂隙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振幅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利用两相介质模型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地震波在含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由初步理论研究结果与简单计算实例可以看出,在含裂隙介质或两相介质中有可能发现并观测到地震波形状与振幅的某些变化.其次,利用马鞍山矿区爆破及唐山、松潘、马边、康定等地区小地震的观测资料,着重提出了研究大震前振幅异常或振幅比异常的一些实际方法,认为大震前外围介质已属于微破裂介质或两相介质.得出并详细研究了震前振幅异常,尤其是振幅比异常的一些基本特性.最后,本文对影响到振幅异常的发现与分析的某些因素作了简要的讨论.文中所得结果与初步结论可能有助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