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13218篇 |
免费 | 2200篇 |
国内免费 | 3068篇 |
测绘学 | 1232篇 |
大气科学 | 1297篇 |
地球物理 | 1559篇 |
地质学 | 8708篇 |
海洋学 | 1807篇 |
天文学 | 141篇 |
综合类 | 1150篇 |
自然地理 | 2592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316篇 |
2022年 | 546篇 |
2021年 | 703篇 |
2020年 | 605篇 |
2019年 | 680篇 |
2018年 | 508篇 |
2017年 | 573篇 |
2016年 | 670篇 |
2015年 | 652篇 |
2014年 | 794篇 |
2013年 | 754篇 |
2012年 | 793篇 |
2011年 | 864篇 |
2010年 | 733篇 |
2009年 | 781篇 |
2008年 | 790篇 |
2007年 | 855篇 |
2006年 | 810篇 |
2005年 | 712篇 |
2004年 | 693篇 |
2003年 | 569篇 |
2002年 | 557篇 |
2001年 | 530篇 |
2000年 | 463篇 |
1999年 | 401篇 |
1998年 | 369篇 |
1997年 | 300篇 |
1996年 | 289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54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富油煤作为一种集煤、油、气为一体的特殊非常规油气资源,通过原位热解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焦油、可燃气及半焦固体燃料等,具有解决传统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难题的潜力。在减少煤炭开采污染、提高能效利用等方面,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我国寻求油气资源战略依赖突围提供了重要路径参考。然而,目前国内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的研究仅限于少数先导性试验研究,对于富油煤原位热解的地质环境影响研究与全生命周期地质保障技术探索亟待开展。
基于富油煤开发原位热解的地质环境扰动响应特征,重点探讨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对热解区岩体变质、覆岩损伤变形、地下水扰动、地表沉降及地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条件评价与过程监测主要内容和测试技术,梳理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保障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理论研究、技术方法、感测装备、传感单元、数据解译、多源信息融合和工程实践等内容认识,提出了构建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保障技术体系的思考。
分析认为,在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新型资源转化利用模式条件下,迫切需要研发与之相匹配的地质保障技术,制定完整的开发、设计、施工、评价方法和标准,以规范和引导富油煤热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此外,还需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富油煤油气资源固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富油煤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安全生产标准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为煤炭工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战略对策与保障。
脆性评价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估、设计压裂层段、提升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基于矿物成分的脆性评价方法将不同矿物成分对脆性指数贡献程度进行平均化, 忽略了不同矿物对岩石脆性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来标定不同矿物成分对岩石脆性整体特征的影响程度, 定量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随矿物组分含量的变化关系, 采用基于弹性参数的脆性指数来建立不同矿物成分对页岩脆性的差异性影响关系, 建立不同矿物组分相较于黏土矿物与脆性指数的相对关系及敏感因子, 在弹性参数脆性指数的约束下确定了不同矿物成分在脆性指数中的权重, 提出了基于矿物成分贡献程度自适应变化的脆性评价方法.矿物脆性评价结果与弹性参数脆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及下寺湾地区岩样脆性评价测试表明, 考虑不同矿物成分的差异性所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本文利用红外热成像手段,对微小煤样内的甲烷吸附区进行了观察,并评估其吸附特征与在煤中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煤中存在不同尺度与甲烷吸附能力的甲烷富集区,吸附/解吸甲烷时,甲烷富集区比邻近区域具有更明显的升温/降温现象.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对不同吸附压力条件下的红外热像图中的甲烷富集区进行提取,采用盒维数进行统计发现甲烷富集区符合分形规律.试验表明随着吸附压力升高,甲烷富集区的分形维数增大,分布初值减小.对两个不同煤田的煤层气富集区进行统计表明:从微米级到千米级尺度范围内,甲烷富集区分布具有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均在1.5~2.00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