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91.
Local governments are responding to top-down policy initiatives from both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to reduce emissions, and adapt to any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lthough climate change is clearly a global problem, many of the solutions will be implemented at the local level. To explore this issu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regional variation in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cross New South Wales (NSW). To this end, between September 2010 and September 2011, we reviewed publicly available council and regional documentations for all NSW councils. The indicators of response examined were based on the NSW Greenhouse Plan (2005). These were awareness-raising,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adaptation planning. It was found that councils were undertaking many practical projects to fulfil the goals of this plan. As a result, they are abating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emissions. Adaptation is progress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isk-base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lans. Councils are addressing particular areas of management, such as water management, assisted by guidelines which incorporate consideration for climate change as part of best practice. While overall responses to this threat are progressing, a distinct urban bias in action has been observed, due to biases in policy and funding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292.
万冉冉  李婷 《测绘通报》2021,(4):136-140
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行业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与地理信息存在关联,其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地址字段存放。但各部门由于收集口径、采集时间、采集标准等不同,对于地址信息的表述不一致,因此不同部门的政务信息难以汇聚至统一的地理位置,或者信息汇聚后,由于汇聚类型单一无法开展多数据源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因此,本文以智慧新余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地名地址匹配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其不仅提高了政务信息的整合效率和共享开发水平,而且与地理实体进行融合挂接后,政务信息可做到“以图规划、以图分析、以图成文”,促进了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293.
在明晰国内艺术介入乡村内涵与典型模式的基础上,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构并解析艺术介入乡村的效益层次体系,并选取广州市小洲村、凤和村为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识别艺术家主导型与资本主导型两种艺术介入模式的效益特征与问题。结果表明:1)艺术介入乡村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资本、艺术家与文化团体等主体,通过艺术实践实现乡村景观重构、综合经济效益、社区营造治理、地方文化传承等多级效益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依据不同的驱动主体,可将艺术介入乡村模式主要划分为艺术家主导型和资本主导型两种类型。2)艺术介入乡村具有物质、经济、社会、文化四级效益,呈现逐级递进的特征。3)艺术家主导型在实现高层级效益方面作用显著,低层级效益有所欠缺;资本主导型在实现低层级效益方面作用显著,高层级效益有所欠缺。4)构建资本与艺术家协同、政府支持、村民参与的多方合作模式,能够综合两种模式的效益优势,使艺术介入的乡村实践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294.
林宁 《海洋通报》2004,23(4):60-64
纵观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海洋电子政务的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海洋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本文根据海洋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国家电子政务PKI体系总体框架下,详细论述了PKI体系的密码体制、可认证性及其基本组成。通过对现有PKI体系信任模型的分析,结合我国海洋管理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指出了海洋电子政务PKI体系最简单最理想的信任模型是采用严格层次结构。介绍了海洋数字认证机构设立的形式,指出建立中国海洋数字认证中心是建立海洋电予政务PKI体系的核心,是实现海洋电子政务的基础,是国家电子政务PKI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