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张纯仪 《矿物岩石》1990,10(1):79-87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矿区二、三号矿床的两个岩体为隐伏的中-基性岩体,受北西向断裂的控制,侵位于石炭统南明水组上段之下部地层中,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矿床。矿物成分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有用元素除铜、镍外,尚伴生有金、银、铂、色、钴、硫可综合利用。它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相比,具有成岩、成矿时代新,岩体基性程度低、铜大于镍等特点,因而又具有新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既民 《矿产与地质》1991,5(5):344-348,356
铝土矿和其下部的铁质粘土岩组成铝岩系.铝土矿的铝硅和铝铁均呈反比关系,硅铁呈正比关系,这一特征反映出第一期脱硅,第二期脱铁的两期风化成矿作用.粘土岩的铝含量稳定,铁含量变化大,硅铁是反比关系,显示第二期风化作用,脱出的铁质在粘土岩内沉淀,并生成山西式铁矿.铝岩系具有Al_2O_3/SiO_2和Fe_2O_3/SiO_2两值间同步正相关,显示铝土矿及其母质层粘土岩的陆壳风化成矿.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运移二维二相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土芝  刘鹏生 《地球科学》1995,20(3):322-327
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实际上是油(气)水饱和度知疏导层的变化过程,盆地中油(气)二相流动问题的研究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定量描述,本项研究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考察压实作用造成骨架变形来推导新的二维二相流动方程,它容描述异常压力演化与二相流动于一式,在模拟方法上采用有限分析的数值方法,这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展示了该区异常压力、含水饱和度弥散状扩散效应以及流速场在地质历史时期动态模拟演化特征;指出了该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last six years, National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Hyderabad has established a semi-permanent seismological network of 5–8 broadband seismographs and 10–20 accelerographs in the Kachchh seismic zone, Gujarat with a prime objective to monitor the continued aftershock activity of the 2001 Mw 7.7 Bhuj mainshock. The reliable and accurate broadband data for the 8 October Mw 7.6 2005 Kashmir earthquake and its aftershocks from this network as well as Hyderabad Geoscope station enabled us to estimate the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ne-dimensional regional shear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Peninsular India. Firstly, we measure Rayleigh-and Love-wave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in the period range of 8 to 35 sec and invert these curves to estimate the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below the western part of Peninsular India. Our best model suggests a two-layered crust: The upper crust is 13.8 km thick with a shear velocity (Vs) of 3.2 km/s;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the lower crust are 24.9 km and 3.7 km/sec. The shear velocity for the upper mantle is found to be 4.65 km/sec. Based on this structure, we perform a moment tensor (MT) inversion of the bandpass (0.05–0.02 Hz) filtered seismograms of the Kashmir earthquake. The best fit is obtained for a source located at a depth of 30 km, with a seismic moment, Mo, of 1.6 × 1027 dyne-cm, and a focal mechanism with strike 19.5°, dip 42°, and rake 167°. The long-period magnitude (MA ~ Mw) of this earthquake is estimated to be 7.31. An analysis of well-developed sPn and sSn regional crustal phases from the bandpassed (0.02–0.25 Hz) seismograms of this earthquake at four stations in Kachchh suggests a focal depth of 30.8 km.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利用临汾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探讨了运城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对震群活动的震相记录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碳酸盐成因及其风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是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原生碳酸盐溶解、再沉淀,以及含钙硅酸盐化学风化强度等密切相关。碳酸盐在表生环境下极易移动,且其迁移变化受大气降水、温度等古气候所制约,因此黄土次生碳酸盐记录了古气候的重要信息。甘肃西峰赵家川剖面碳酸盐含量、磁化率的系统测定和风尘序列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整个剖面中,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曲线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从剖面上部到红粘土底部,碳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沉积分别处在不同风化阶段:黄土化学风化最弱,处于钙质残积阶段,古土壤处于强烈钙质淋溶阶段和硅铝残积阶段,红粘土化学风化最强烈,处于硅铝残积阶段或红土化阶段;不同的化学风化阶段古气候性质有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在碳酸盐岩脉中沿愈合裂缝呈带状分布,烃类包裹体在荧光下呈黄白色--蓝白色,说明研究区油气成熟度相对较高;由包裹体均一温度实测结果可知,该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70℃~80℃和130℃~140℃;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25~22 Ma(东营末期—馆陶早期),第二期为8~5 Ma(明化镇中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黄河上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场地为例,论证了圈闭地形内斜坡破坏的多期性和规律性问题。在充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将区内的斜坡破坏分为两期,即第一期为已经失稳的老滑坡群;第二期为发育在第一期滑坡群圈闭状破裂壁之后的正处于蠕动和破坏阶段的变形坡体,进而将第一期的滑坡分为两个强度次序。同时,还揭示了圈闭地形内斜坡破坏的规律性,即随着期和序次的增高,斜坡破坏面积增大,滑坡个数增多,规模减小,强度降低,滑距变短,滑体破碎程度变弱。最后指出,上述多期性和规律性应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