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752篇
地质学   705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江下游仪征河段处于枯季潮流界的上边界,揭示其汊道分流属性及滩槽联动演变机制,对河势控制工程及深水航道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55—2021年水文泥沙及地形等资料,在汊道分流关系及调整成因上:世业洲右汊的分流属性为枯水倾向型汊道,即低流量时期分流比大于高流量时期;1959—2021年期间,世业洲右汊分流比经历了“稳定-下降-上升”的调整过程,上游河段滩槽格局调整及流域来沙减少引起的汊道间不均衡冲刷是分流关系调整的主因;流域流量过程调整、河道崩岸等综合影响引起1959—2017年期间世业洲右汊分流比为减小态势,航道工程实施起到了调控汊道关系的功能,世业洲右汊分流比为增加态势.在滩槽联动演变关系上:仪征河段进口段以展宽为主,世业洲左汊展宽程度大于右汊,左汊河床形态变化与进口段滩槽形态的一致性关系优于右汊,即上游进口段滩槽演变、流域来沙量减少等综合作用会加速了左汊发展;2015年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以来,工程区域淤积且洲体完整性增强,且深槽冲刷及河槽容积增大,表明航道工程已实现汊道分流关系及滩槽调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
沁南地区煤层气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建光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27-28,70
本文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徘采资料为基础,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和中联公司煤层气勘探所获得的地质、生产资料,阐述了煤层气井的排采机理。并以TL—003井排采试验为例进行详细剖析,运用储层模拟技术,研究、分析影响煤层气产出的主要参数,初步预测了该区煤层气井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3.
图们江地区水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开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田卫  俞穆清 《地理科学》1998,18(2):169-175
以COD为控制指标,计算了图们江地区5条河流逐月环境容量以及污水达标排放时的允许污水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月环境容量分配极不均匀,丰水期2个月约占50%,而长达5个月的枯水期环境容量很小,不足全年的10%;即使以1995年污水排放量衡量,污水达标排放时,枯水期图们江干流等5条河流控制断面水质也达不到指定功能水质标准,已无环境容量可利用。因此,河流水环境容量已成为制约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确保  相似文献   
24.
园林植物知识图谱可为顾及区域适应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等因子的绿化树种的选型提供知识支持.植物描述文本的实体识别及关系抽取是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环节.针对植物领域未有公开的标注数据集,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数据集的构建流程,定义了园林植物的概念体系结构,完成了园林植物语料库的构建.针对现有Word2vec、ELMo和BERT等语...  相似文献   
25.
以鸭绿江流域为尺度,对鸭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沙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流域径流量中游比上游年径流量增加一倍左右,下游比上游的年径流量增加倍数为一个数量级以上;大部分年份下游的年输沙量小于上游;随着中下游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加剧,鸭绿江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阶段性的减少,年际径流量和年际输沙量差异幅度逐渐增大,且输沙量减小的幅度和年际差异幅度比径流量更大,尤其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影响比较显著。结合ENSO事件特征,指出气候变化引起的降雨量的减少是直接影响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域输沙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26.
河口地区海水环境变化复杂,岸滩侵蚀严重,入海径流对侵蚀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入海径流量与河口盐度变化的关系入手,主要阐述了海水盐度变化对河口泥沙沉降及泥沙沉降后固结的影响,进而讨论盐度变化对河口沉积物侵蚀的影响,其中,着重对黄河口地区入海径流量与河口沉积物侵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概述了黄河口沉积物侵蚀相关的研究情况,指出在黄河三角洲等河口岸滩侵蚀的研究中,可以以盐度等为媒介,把入海径流与沉积物本身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岸滩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基于区间Ⅱ-型模糊区域模型,讨论了区间Ⅱ-型模糊区域的结构,通过对传统的n-交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区间Ⅱ-型模糊区域拓扑关系的n-交矩阵和各原子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拓扑关系的形式化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区间Ⅱ-型模糊拓扑关系矩阵与8种基本拓扑关系矩阵的相似度并排序,确定其首要拓扑关系,结合拓扑关系距离确定其可能存在的次要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地籍要素的联动变更关系,将联动关系及联动变更关系下的变更操作表示为规则,并给出规则的执行流程,实现规则支持下的地籍变更。通过实例对提出的规则和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保证地籍变更过程的拓扑和逻辑一致性,还能够提高地籍变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29.
三维体目标间拓扑关系与方向关系的混合推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研究了三维空间中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间的混合空间关系推理。用Allen区间关系对描述基于投影的空间划分方法得到的方向区域和用九交矩阵描述的拓扑关系,用定义法研究混合空间关系推理,推理结果用组合推理表表示。  相似文献   
30.
Lacust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LGD) transports nutrients from a catchment to a lake, which may fuel eutrophication, one of the major threats to our fresh waters. Unfortunately, LGD has often been disregarded in lake nutrient studies. Most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based on separate determinations of volume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LGD: Loads are calculated by multiplying seepage volumes by concentrations of exfiltrating water. Typically low phosphorus (P) concentrations of pristine groundwater often are increased due to anthropogenic sources such as fertilizer, manure or sewage. Mineralization of naturally present organic matter might also increase groundwater P. Reducing redox conditions favour P transport through the aquifer to the reactive aquifer‐lake interface. In some cases, large decreases of P concentrations may occur at the interface, for example, due to increased oxygen availability, while in other cases, there is nearly no decrease in P. The high reactivity of the interface complicates quantification of groundwater‐borne P loads to the lake, making difficult clear differenti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 loads to surface water.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nitrogen (N) in groundwater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hosphate.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N differs fundamentally from P because N occurs in several different redox states, each with different mobility. While nitrate behaves essentially conservatively in most oxic aquifers, ammonium's mobil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phosphate. Nitrate may be transformed to gaseous N2 in reducing conditions and permanently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Biogeochemical turnover of N is common at the reactive aquifer‐lake interface. Nutrient loads from LGD were compiled from the literature. Groundwater‐borne P loads vary from 0.74 to 2900 mg PO4‐P m?2 year?1; for N, these loads vary from 0.001 to 640 g m?2 year?1. Even small amounts of seepage can carry large nutrient loads due to often high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Large spatial heterogeneity, uncertain areal extent of the interface and difficult accessibility make every determination of LGD a challenge. However, determinations of LGD are essential to effective lake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