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李德仁  周国清 《测绘学报》1994,23(4):267-275
本文利用线特征摄影测量方法对CAD实体造型中体素进行自动量测与重建、借此建立CAD与数字摄影测量的桥梁,文中提出了一种以描述体素几何元素为未知数,直接在像片线特征与物体表面之间进行匹配的线特征摄影测量模型和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线特征摄影测量能达到立体摄影测量相同的,甚至更高的精度,从而可解决无明显目标点工点物体的自动量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ACAD的新型地图符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图符号和ACAD的特点,设计一套比较完善的、开放的、可扩充的、易于调用且可变比例的地图符号系统NMSS。本文分地图骨架、点、线、面符、注记和曲线光滑6个方面介绍这一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地震地面加速度随机过程模型,根据随机振动理论采用迭代方法求解出与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反应谱相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选用胡聿贤功率谱密度函数拟合上述功率谱密度函数,运用非线性拟合技术给出了与规范对应的胡聿贤功率谱参数,可供这种模型作为地震地面运动输入时选用。  相似文献   
14.
罗启录 《探矿工程》2007,34(3):58-60
以在建的北京地铁十号线双井一劲松区间暗挖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北京特殊地层在带水条件下单洞结构单线隧道台阶法的施工工艺,洞悉浅埋暗挖正台阶法施工中超前预加固、开挖时空顺序、台阶长度等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气象资料难以满足高斯分布的情况,引进了具有耐抗性的三组耐抗线方法,分析了满足不同信度情况下最小二乘回归和三组耐抗线的差异,并用西藏近30 a气温资料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三组耐抗线方法比最小二乘法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有明显优势;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西藏气候变暖估计偏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气象常规观测资料、湛江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CFL-08风廓线雷达资料及卫星云图,分析2012年4月20日粤西沿海特大暴雨的天气环流形势、能量场、对流不稳定度、水汽输送和辐合辐散等环境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粤西地区共经历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是受飑线系统、以及高空槽和低空切变影响;西南低空急流的出现有利于粤西暴雨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暴雨过程粤西上空垂直累积液水含量达25~30g/m2;暴雨期间风向随高度明显逆转,有冷平流输送;约2.0 km高度以下低空急流的下传和增强与暴雨的产生有密切关系;短时间内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速度回波低层辐合区域远远大于辐散区域是可能产生强降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夏季湖南严重高温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系统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至8月14日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是湖南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高温干旱程度最严重的一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处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发生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西太平洋副高内增强的下沉气流,致使多数县市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位于菲律宾附近的OLR低值带中心偏西,致使副热带地区下沉区偏西,进而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此外,湖南地区上空为水汽输送异常辐散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干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晓亮  范建华  林小敏 《探矿工程》2014,41(1):40-43,48
地铁建设中始终面临着隧道开挖风险和毗邻建筑环境的风险,对其进行详细评价并找出主要影响风险源,对于控制工程风险、提高工程安全性和投资效益是地铁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用可拓学方法,分别对南昌地铁二号线翠苑路-地铁大厦区间的隧道开挖风险和毗邻开挖区的建筑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价,找出了最主要的风险影响因子,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0—2020年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集散态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分布依然保持东密西疏的基本格局,胡焕庸线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决定了这一格局的长期稳定性;人口空间集中化趋势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主要发生在东南半壁,但在2010—2020年间成为各区域的共同特征。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持续增强,2010—2020年的优势更加凸显,但这种行政力量主导的首位度提升效应将随着全省发展阶段的演进而逐渐弱化。人口变动的区域分化明显:沿海城市群的空间连绵化逐渐形成了强吸引力、高承载力的沿海人口增长带,东北地区几乎转向全面的人口收缩,中部各省依托省会展开的人口竞争依然激烈,川渝黔地区普遍实现了人口的止降回增,西北地区则面临人口收缩风险。此外,区域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逐渐从经济要素主导转为经济要素和舒适性要素并重,各地区舒适性的差异可能将成为影响未来人口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戚伟  刘盛和  刘振 《地理学报》2022,77(12):3023-3040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发展出现了新态势。本文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依据地级尺度划定的“准胡焕庸线”,分析2010—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集疏模式的新特征,并探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胡焕庸线”依然稳定,2020年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人口比为93.5∶6.5;② 西北半壁人口份额仍然微增,但是增幅较之前明显下降; ③ 2010—2020年西北半壁人口集中化指数由降转增,西北半壁和东南半壁的人口分布集中化程度均有所提升;④ 东南半壁人口集疏分化不断强化,2010—2020年人口负增长区的面积占比已达54.22%,超过人口正增长区;西北半壁人口集疏的马太效应特征愈发明显,人口负增长区占比也已升至26.15%;⑤ 省会首府人口增长优势愈发突出,且西北半壁比东南半壁更为明显;⑥ 经济发展水平、城区人口规模等级、行政区划等级等因素与区域人口变动显著相关;西北半壁行政区划等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尤为突出。综合来看,西北半壁已经出现与东南半壁相似的人口集疏过程,人口集疏模式已突破了“胡焕庸线”。中国即将迎来人口总量拐点,人口城镇化进程逐步减速,密切关注“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发展的新特征,对推动全国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