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5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1760篇
大气科学   475篇
地球物理   550篇
地质学   1699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38篇
自然地理   36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全面、现势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是一个国家摸清其土地资源家底,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从数据源、处理手段与采用的技术方法对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基于图件更新技术流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对图件更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总结,继而提出了一套集RS/GIS/GPS技术于一体的图件更新技术方法与流程;同时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CASM Im-ageInfo,将整个作业流程一体化,构建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实用和可操作性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软件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52.
“3S”技术在四川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实现四川省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运用RS、GIS和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2000~2004年期间四川省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的下一步研究指名了方向。  相似文献   
53.
本文针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与特点,阐述了土地详查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在调查技术手段,土地分类标准,面积量算与检查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以利于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相关技术要点,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与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54.
第二次土地调查建库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正在广泛开展,其中数据库如实、高效、精确的建立是最主要的任务,而数据质量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数据库的建设状况。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为例简要叙述了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质量的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各阶段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从而对本次土地调查建库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5.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方法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基于MAPGIS平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一些具体的数据变更叙述了其更新的方法;在本文最后还提出一些更新数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本文体现了3S技术在县级土地更新调查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在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中通过专题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从内业判读,到外业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入库前的检查,分析数据的精度,入库后的相关处理和检查,最后建立新荣区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和汇总,输出各种专题图表,供土地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和决策。  相似文献   
57.
黄智华  薛滨  逄勇 《第四纪研究》2008,28(4):674-682
选择位于长江下游的固城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195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的输移规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反映了模型的良好模拟能力。比较两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发现,198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82mg/L和411.88×103kg/a,总磷0.084mg/L和43.04×103kg/a;远高于1951~1960年的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22mg/L和49.55×103kg/a,总磷0.036mg/L和7.67×103kg/a。模拟主要反映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农作物耕作模式对农业非点源氮、磷浓度及输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徐秋晓  于明洋  崔健 《测绘科学》2008,33(2):113-116
本文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出发,探讨了遥感信息的知识发现及特征提取问题,特别针对士地利用研究领域,提出了纳入GIS信息的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将GIS数据(主要包括高程和坡度)与遥感影像结合起来,从中发现知识,并将知识用于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提取,建立了地学规律知识库,从而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基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提取变化信息,动态地监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9.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based upon a spectral unmixing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and quantifying urban landscape changes in Indianapolis, India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 examin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uch changes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LST). Three dates of Landsat TM/ETM+ images, acquired in 1991, 1995, and 2000, respectively, were utilized to document the histor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impervious surface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those occurred in LST. Three fraction endmembers, i.e., impervious surface, green vegetation, and shade, were derived with an unconstrained least-squares solution. A hybrid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which combined maximum-likelihood and decision-tree algorithms, was developed to classify the fraction images into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lasses.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s of LST with impervious surface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ulti-temporal fraction images were effective for quantifying the dynamics of urban morphology and for deriving a reliabl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vegetation abundance and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 Urbanization created an evolved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viou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brought about new LST patterns because of LST's correlations with both imperviou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Further researches should be directed to refine spectral mixture modeling by stratification, and by the use of multiple endmembers and hyperspectral imagery.  相似文献   
60.
天津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天津市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天津市提出了“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控制地面沉降的3大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控制地面沉降效果明显。如何解决地下水开发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关系,更好的贯彻这3大技术措施,是该文编写的初衷。即在开采同样地下水量的情况下,如何使地面沉降量最小;或在地面沉降量容许的情况下,如何开采最大量的地下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是治理地面沉降的根本措施,亦即如何压缩采水量或调整开采层次会达到最好效果。论文对天津市某区各个地下水开采层的多年累计开采量、累计沉降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累计沉降量及各个地下水开采层的多元相关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地下水开采层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相关程度。以此为该区控制地面沉降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