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ebGIS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玉娥  刘晖 《测绘工程》2009,18(2):70-73
和互联网一样,WebGIS在公众服务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Google Earth是公众服务领域内WebGIS的代表性产品,它的出现对传统GIS、甚至测绘都产生重大冲击。以Google Earth为例,阐述WebGIS的发展、特点,对其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并就WebGIS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熊元康  张清凌 《干旱区地理》2019,42(5):1105-1114
水资源匮乏是干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干旱区农业灌溉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不同农作物在生长期所需的灌溉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快速准确地了解干旱区的农业种植结构可以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研究区,以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为支撑,以Sentinel 2以及Landsat 7-8的数据为遥感数据源,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区的农业种植结构提取:首先,为了简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取的过程,利用一年最大NDVI值以及坡度信息构建耕地掩膜图层;然后,根据研究区内主要农作物的物候历,获取不同时间段内的最大NDVI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农作物在一年中出现NDVI最大值的日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10波段的特征波段影像;最后,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获得的有效样本点以及经耕地掩膜图层掩膜后的10波段特征波段影像,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研究区的农业种植结构提取。分类结果表明:2018年研究区内棉花、玉米、小麦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2.19%,Kappa系数为0.883。为了进一步将分类结果与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将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应用于2017年的遥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内2017年的农业种植结构信息,其分类结果表明2017年研究区内棉花、玉米、小麦的种植面积分别为5 270 km2、2 000 km2、2 340 km2,其相对精度分别为86.53%、77.54%、86.19%。  相似文献   
103.
以广东沿海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云计算平台,以1986—2018年32期3 359景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提取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比较全省沿海城市红树林年际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景观斑块角度分析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18年红树林遥感分类总体精度均高于90%,广东省沿岸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其在2014年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2)从各沿海城市来看,红树林共分布在14个市内,其中湛江和阳江是红树林面积分布最大的2个城市;各市红树林面积变化可分为先减后增、波动增加和无明显变化3类。3)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斑块平均面积(MPS)呈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化程度减轻。获取年际红树林面积分布信息和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可为红树林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数据和参考,服务于红树林生态恢复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4.
基于VC++的Google Earth KML地标文件的自动生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谷歌地球实现测量控制点可视化管理的一种方法:首先将BJ-54坐标转换为Google Earth支持的WGS-84坐标,然后用KML语言和VC++批量生成控制点地标并将其导入Google Earth中。与传统的利用点之记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方便,精度高,寻找测量控制点更加迅速;与手工单个标注的方法相比,批量标注的方法效率更高,更适合用于对整个测区控制点的标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5.
基于Google Maps API技术的工程资料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工程发生地的位置来管理工程资料的观点,阐述设计原理及优势,并编程进行了系统实现。系统用控制点信息把位置与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相衔接,能直观、有效地解决管理、利用工程资料问题。  相似文献   
106.
黄可  孟祥珍  杨刚  孙伟伟 《遥感学报》2022,26(6):1083-1095
红树林作为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以及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中国红树林经历了反复的破坏与保护,遥感监测手段可以为实施大规模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行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提出一种时空概率阈值法对中国红树林范围进行提取。研究选取2015年516景Landsat 8数据,首先使用非监督分类法进行水陆分离,其次通过生成缓冲区确定红树林潜在生长区,然后协同多种指数与光谱信息构建多特征决策树提取红树林粗略的生长范围,最后基于长时序的红树林粗略范围数据计算红树林生长概率,并通过实验确定概率阈值对红树林进行精细提取。通过实验对比发现时空概率阈值法的红树林生产者精度达90.36%,且能较好地提取幼小、分散的红树林。研究得到了2015年中国红树林分布结果,全国红树林面积为21932 ha,广西和广东两省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3.22%,为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07.
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湖泊,博斯腾湖的面积变化趋势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迁密不可分。本文结合GIS与RS技术,利用Landsat影像和MODIS数据共2289景及JRC GSW水体掩膜产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指数法得出2000—2019年博斯腾湖面积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并采用2019年Sentinel-2影像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同时通过2000—2018年焉耆、库尔勒和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日值数据和人类活动分析其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① 本结果中基于海量遥感数据提取面积的结果表明,GEE可以充分应用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湖泊年际尤其是年内面积变化分析。相比于Landsat-5/7/8影像与MOD09GQ数据,由于Sentinel-2影像的时空分辨率优势,基于其所得的湖岸线可显示出较多细节。② 2000—2013年博斯腾湖面积共减少181.66 km2,变化速率为13.98 km/a;2013—2019年,湖泊共增加133.13 km2,变化速率为22.19 km2/a;③ 博斯腾湖面积一般在每年的3—6月呈上升趋势,且在当年6—9月保持峰值,面积在10—12月减小;④ 博斯腾湖面积年际变化与其流域内焉耆、库尔勒、巴音布鲁克气象站的降水、蒸发及积温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内变化与上述气候要素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8.
掌握一个有效的文献资料的查找方法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阐述利用Internet查找测绘相关文献的方法,并介绍一些测绘相关网站和网络数据库,还介绍从Internet上获取测绘文献的三种方式,以及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和选择检索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9.
Google Earth中类缓冲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ogle Earth缺乏空间分析功能,为在其中实现类似GIS软件的线状要素缓冲区分析,提出三种箅法,分别是加密点算法、点到线段距离算法和类栅格算法.结合天然气管道巡线监控系统中自动识别巡线工与管道的距离是否超限的功能,阐述三种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比较.在精度要求不是非常严格时,此三种算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拉萨城市圈是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作用突出的区域,近年来已经出现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区域生态质量状况的监测迫在眉睫,但目前又缺少对该区域精细尺度的生态质量状况研究。鉴于此,论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的并行计算优势,基于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方法监测了拉萨城市圈1994—2017年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深入分析了生态质量变化的气候驱动因子和土地利用转移因子,探索了气候综合驱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 在1994—2017年期间,拉萨城市圈的生态质量良好,在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趋势,生态质量整体有改善趋势,改善比重为45.98%;② 热度是RSEI的内部主控因素,对RSEI产生负向影响,体现了气候变暖对研究区生态质量的抑制作用;③ 蒸汽压亏缺、气候水分亏缺是生态质量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草地向其他用地的转移是主要的土地利用驱动因子;④ 气候综合驱动在研究期间整体有减弱趋势,分布格局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强。论文对拉萨城市圈生态质量状况的监测及其驱动力的深入研究,能够为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西藏地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