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2篇
  免费   1420篇
  国内免费   1653篇
测绘学   1310篇
大气科学   1783篇
地球物理   877篇
地质学   4438篇
海洋学   702篇
天文学   257篇
综合类   550篇
自然地理   66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2 毫秒
99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 T法)是一种利用人工场源研究地层、构造等深部地质特征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山东省海阳市郭城地区鑫泰金矿床的应用研究表明,CSAM T 法可以较好地用于确定矿体的产状和大致地层结构,在矿体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2.
河南郁山铝土矿区包括郁山、李村、杏树洼、煤窑洼4个铝土矿段。本溪组含铝岩系的分布、埋深及岩相特征直接控制铝土矿的赋存和空间特征。区内构造对含矿岩系的分布、产状、埋深及完整性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含铝岩系厚度与铝土矿厚度及品位一般呈正变关系,即含铝岩系厚度大,铝土矿层厚而富。铝土矿物沉积于古地形中,大的凹陷沉积盆地控制着铝土矿带的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其中小的洼地、溶洞、溶斗等具体控制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产状、规模。河南郁山铝土矿为典型的喀斯特型铝土矿。铝土矿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地壳,为上地壳岩石经过风化而成,非花岗岩以及玄武岩等岩石类型;铝土矿物质来源与基底碳酸盐岩关系不大,具有一定距离的搬运,说明铝土矿物质来源非原地,而是异地来源;秦岭古陆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93.
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克拉通伊尔岗地块东部黄金省次级地体内,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矿区。区内矿床可分为3类:剪切带中的蚀变晕±石英脉型,是区内最为重要的矿化类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金哩矿床,矿床赋存在金哩粗玄岩中,矿化发生在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石英网脉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夏洛特山金矿床,矿床也产于金哩粗玄岩中,矿化主要发生在硅化外围的碳酸盐—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纹层状石英脉型,矿化表现出层控的特点,并多发育绿泥石化。通过对区域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特征的总结,认为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的金主要赋存于铁硫化物或毒砂中,矿化与大规模的蚀变作用联系密切,太古宙绿岩带和条带状铁建造、深大断裂、褶皱等因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岩带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并为在区内找矿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对云南、海南、江西、湖北、河南、新疆、浙江、山东、辽宁等27个省185个典型金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重砂矿物对金矿具有良好的响应,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白铅矿、辰砂等对寻找金矿具有指示意义。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不同,斑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重晶石+闪锌矿+白铅矿+金红石,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毒砂+雄(雌)黄,而造山型+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辰砂。不同区域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也各有差异,闪锌矿为南方各省金矿床的特征矿物,辰砂和白钨矿为北方地区金矿床的特征矿物,重晶石和白铅矿为西部地区金矿的特征矿物。综合研究认为,自然重砂具有直接找矿和指导找矿的作用,按照特定成因类型和区域金矿床所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建立矿床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正镶白旗宝力根套海井田为一个新发现的全隐蔽井田,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阿拉坦合力群,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湖泊、河流、三角洲陆相含煤建造。井田为四条正断层所围限的矩形断块,含煤地层的形成严格受构造因素控制,与其所处特殊构造地理位置有关。含煤区处于隆起带的凹陷内,西北及西南为古隆起带,呈直角包围宝力根套海井田,形成有利的聚煤场所—交角构造区。井田与邻区实例对比分析表明:地台内隆起带的凹陷区聚煤的构造控煤模式是该区域的普遍成煤规律,煤易在盆地次边缘沉积,交角构造区更有利于聚煤。通过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武广  王国瑞  刘军  周振华  李铁刚  吴昊 《矿床地质》2014,33(6):1127-1150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岩和花岗岩有关的铁、钛、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黑河地区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铁、铜、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牙克石地区与华力西期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铁、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得尔布干地区与印支期_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钼、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呼玛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铁、锌、铜、钼、钨矿床成矿系列和黑龙江流域与第四纪冲积沉积作用有关的砂金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北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表明,从奥陶纪到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7个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依次出现奥陶纪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泥盆纪陆块边缘拉张环境的岩浆型和热液脉型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俯冲_碰撞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俯冲_碰撞_后碰撞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俯冲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和新生代地壳差异运动带砂金矿床。大兴安岭北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和海相火山岩型。  相似文献   
997.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主要由芒场、大厂、五圩3个矿田组成。文章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的新进展;论证了带内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带内燕山晚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的含锡花岗岩,它具有高硅、高碱、贫钙、贫镁的特征;其在成因上为大陆地壳重熔的"S"型,可能源于桂北元古界四堡群或更老构造层的重熔,但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3个矿田中矿化的分带性明显,以花岗岩隆起为中心向外,矿化组合表现为高温W_Mo矿化、Zn_Cu_Sn矿化→高中温Sn多金属矿化→中低温Pb_Zn矿化→低温Sb_Hg_As矿化。成矿与成岩同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部分来自赋矿的泥盆系;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的加入。同时,利用"缺位找矿"的思路,预示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五圩矿田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8.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82-1290
西秦岭近年来在新区发现新矿床和新类型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金矿成矿受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许多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与岩浆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密切;分析认为金矿主成矿时间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区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一致;金矿主要有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微细浸染型三种类型。矿石矿物元素组合显示由北而南成矿深度变浅、剥蚀程度较低;根据金、汞、锑矿床点和金、砷、锑、银元素分布特征,认为在北带岩体旁侧应注意寻找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金矿,中、南矿带在已知矿床深部注意寻找热液脉型金矿,有锑、汞矿点的区域注意深部及外围金矿的找矿;通过分析,最后圈定18处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999.
广花盆地南部金沙洲岩溶演变及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多种物探手段,在查明金沙洲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金沙洲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发育的分布规律,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金沙洲大面积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受到矿物组分、结构构造、机械破坏、溶蚀面积和溶蚀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受断裂构造影响越强烈部位,岩溶越发育,沿断裂两侧各100m范围内,单孔岩溶率、单个溶洞高度及溶洞发育层数均明显强于外部范围;总体上,石磴子组及壶天群灰岩岩溶属中等-强发育等级,大塱山组泥质粉砂岩岩溶属弱发育等级;纵向上,灰岩岩溶发育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呈递减态势,而可溶性泥质粉砂岩由于可溶岩组分分布不均匀,纵向岩溶发育强度的规律性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有利于土洞的形成,并容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000.
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格构锚固体系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计测量作用于格梁底部的土体反力,研究滑坡防治中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格构梁各排横梁及竖肋在滑坡滑动时的受力模式基本相同,具有节点处大跨中小的规律;滑坡滑动时,各排锚索格梁同时受力、同时发生变位,但自上而下所承担的滑坡推力不均等,具有最上排格梁受力最大、中排次之、下排最小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产生测试误差的原因,并建议提高岩土体的测试技术及方法,为格构锚固体系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