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生态需水量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以傍黄河流域典型县域为例,采用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公式和基于水循环理论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最小生态学需水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097×108m3、7.018×108m3,平均值为6.56×108m3。计算结果与其它成果比较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半干旱、半湿润区域,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北方地区农业雨水利用技术及分析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系列降水资料对邢台市降雨特性分析,该区降水比较集中,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通过对该区常规种植作物需水量分析,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业结构,少雨期正是小麦需水期,在平水年单位面积缺水量为368.4mm。而棉花生长需水期正是多雨期,在平水年,单位面积缺水量79.6rnm,天然降水基本上可满足棉花正常生长的需要。通过两种种植结构对比分析实验,种植棉花不仅减少灌溉费用,而且每hrn2可减少开采地下水2095m3。因此,结合该区降水特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保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水资源匮乏的区域,种植棉花作物.使得降水季节与作物需水期相适应,从而达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初步估算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格尔木河流域是柴达木盆地工农业较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用水结构欠合理,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本文从流域主要植物生长状态分析了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植物对地下水位埋深、地层岩性和不同盖度下的植物蒸发蒸腾强度。从研究流域生态需水量出发,分别对河道内、河道外天然植被和东达布逊湖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研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4.
金沙江河谷灌溉需水转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元谋、宾川、东川、祥云、楚雄及昆明等6个站1960-2000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及作物种植、农业耕作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近40多年来的干湿变化及农业灌溉需水量转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整个河谷内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减少,气温却出现升高和降低两种趋势,气温在干热河谷内为下降,但在龙川江、鱼泡江、普渡河等支流的上游地区呈升高趋势,但ET0都显著降低,干湿指数、水稻及农业综合灌溉需水定额也都呈普遍下降的趋势;金沙江河谷及支流上游的气象因子、ET0、干湿指数、水稻灌溉及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系列的转折变化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个时段,在降水量最小的宾川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5.
阿克苏河灌区是中纬度干旱区典型的绿洲灌溉系统,同时也是新疆第二大灌区,了解灌区作物需水量可为灌区种植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结合作物系数法估算了阿克苏灌区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和作物种植结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60—2015年阿克苏灌区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为586 mm,且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8.43 mm/10 a。随着气候变化和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1990—2015年间作物需水量急剧增加,增加速率高达99.37 mm/10 a。对于不同作物类型,果林的需水量最大,高达829.8 mm,其次是棉花、水稻和玉米,小麦需水量最低。阿克苏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对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较为敏感,而对最低气温、风速和水汽压的敏感度较低。当日最高气温升高2℃时,作物需水量增加4%,当日照时数增加10%时,作物需水量将增加3.2%。另外,作物需水量对作物种植结构非常敏感,当果林的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0%时,作物需水量增加了12.1%。  相似文献   
86.
通辽市近50年可能蒸发量与玉米水分系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通辽市近50年水分平衡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修正的彭曼方法计算分析了本市玉米栽培区的科尔沁、开鲁、保康、甘旗卡、库伦、大沁他拉、鲁北7个站1959—2008年的可能蒸发量以及玉米需水量、水分系数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近50年通辽市可能蒸发量和玉米需水量线性趋势不明显,50年线性累计变化分别不足1mm和10mm,对玉米生产没有明显影响。但玉米水分系数的线性趋势时序相关系数为-0.3024,在0.05信度水平以上,50年累计减小0.135,对玉米生产很不利,它是玉米减产和提高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河道取水、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等水资源开发方式改变着河流自然水文情势,保留适宜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能够维持河流所需的自净扩散能力,维系河势稳定,保护和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本文采用Qp法、田纳特法(Tennant Method)、逐月频率计算法、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方法、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法5种方法对资水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逐月频率计算法结果较为合理,设定资水逐月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确定年生态需水量应为112.1×10~8m~3。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分时段水量控制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8.
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及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文和生态功能,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了其与生态需水量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两者的计算依据与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实例进行了计算。根据生态储水量与生态需水量,可以确定沼泽湿地生态用水合理规模。实际用水配置中应以湿地系统的自然条件为基础,考虑生态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水资源丰枯情况,确定合理的补水规模,保证湿地储水量在时空尺度上合理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9.
辽宁两种气候旱涝指标的确定及其旱涝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辽宁33个气象站建国以来至1998年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了春、夏、秋三季月总需水量和两种单站旱涝指标,作了相互比较,认为K指数优于Z指数。并对辽宁罩涝状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利用修订后的彭曼公式,结合广西气象研究所和广西水利工程局的试验资料,提出了适合广西的作物需水量求算方法;采用r.T.谢良尼诺提出的旱情诊断判据,结合广西历史上旱情情况,确定了旱情具体判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