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1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重庆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类型,但全域山系脉络情况一直没有被全面而详细的梳理。本文研究利用DEM、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资料,从生态角度出发,由下至上地提取重庆市域范围内山体、山脉,形成全市山系脉络基础本底,对重庆市山系生态保护范围的划定及定量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2.
本文在分析茶树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和重庆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影响重庆市茶树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利用Arc 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重庆市80%保证率≥10℃活动积温、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100m×100m空间分布,制作了茶树气候生态区划,将重庆市划分为:气候炎热大叶茶适宜栽培区,气候温热中小叶茶适宜、大叶茶次适宜栽培区,气候温和中小叶茶适宜栽培区,气候温凉中小叶茶次适宜栽培区和气候寒冷茶树不适宜栽培区等5种类型区,为重庆市茶树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3.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户行为转变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量变或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驱动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农户行为作用的外在表现,厘清农户行为可为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提供平台。本文在剖析农户行为转变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响应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农户行为转变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响应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并以重庆市江津区恒和村作为实证,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不同农户行为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各异,大体为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传统农户;不同农户行为对系统运行响应结果的作用差异明显,生产大户行为主要影响乡村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合作社农户行为对提升生产空间系统经济效益作用明显,传统农户行为对生产空间系统环境改善的贡献作用最小。并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视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合理引导农户技术和资本投入等建议,以实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协调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4.
<正>8月15日,京、津、沪、渝四市测绘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宋超智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勘察设计与测绘办公室主任丁秀云与会。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赵通海、党委书记黄景山,天津市测绘院党委  相似文献   
55.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1996年统计数据对全市43个区(市,县)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价值划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据此揭示了区域差异的空间特点,并讨论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论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如何将重庆建成优秀旅游城市, 保持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发展生态旅游。无论从自然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生态环境来看, 重庆旅游资源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和目前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出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发展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进而提出重庆实施生态旅游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措施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7.
重庆市海底沟岩溶地下水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钟灵 《中国岩溶》1991,10(4):306-312
海底沟岩溶地下水库建造在川东平行岭谷区带条状背斜山腹内,是以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以及石膏矿层的溶洞通道为主要储水空间的地下水库。库容加23万m~3,正常水压85~90万Pa,库区面积约12km~2。它系堵塞江北煤矿平硐一突水点而成,水库造价35万元,自七十年代末期建成以来,灌面逐年扩大至20000余亩,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研究其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对开发川东褶皱带岩溶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张晓雨  周宝同  明弘 《中国岩溶》2020,39(5):705-713
文章借鉴Niccolucci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通过计算“国家公顷”,更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添加污染物账户,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并利用改进模型分析重庆市2008-2017年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以研究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存流量指数除2008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之外,其他年份均小于1,说明重庆市存量资本的消耗有所下降;(2)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整体呈逐年降低状态,重庆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3)生态多样性指数整体呈阶梯式上升,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总体上升了13.85%,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增强;(5)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51~2.00之间,生态环境尚处在很不安全状态,存量资本依然在被占用,重庆市尚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且2017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出现小幅度下跌,故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及时采取措施警惕其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59.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作为国家在西部设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随着国家要求的改革任务和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推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0.
《浙江地质》2009,(11):29-29
重庆市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新能源开发利用,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首个低碳产业园近日在巴南区启动建设。近几年来。重庆市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国土房管、地勘和建委等部门针对重庆地温能资源丰富而建筑节能企业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