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斌  陈亚明  周志宇 《中国沙漠》2007,27(3):483-490
采用封顶埋管法对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以及N净矿化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海拔1 370~2 940 m的范围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低。②土壤N净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变化规律,在海拔2 940 m 处最高(平均为0.272 mg·kg-1·d-1),在海拔2 100 m处最低(平均为0.001 mg·kg-1·d-1),之后又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上升,在海拔1 370 m处达到0.136 mg·kg-1·d-1的水平。③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矿化氮含量(NH+4-N +NO-3-N)与土壤含水量、全氮、有机质、群落中植物密度、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土壤N净矿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全氮、有机质、容重、pH值之间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贺兰山地区云凝结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樊曙先  安夏兰 《中国沙漠》2000,20(3):338-340
利用热扩散型云凝结核计数器在贺兰山地区进行地面和空中云凝结核(CCN)观测。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夏季地面平均CCN浓度为610 cm-3,最大浓度达104 cm-3。沙尘天气现象没有明显地增加CCN浓度。层状云中CCN浓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3.
以采自贺兰山的5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资料为基础,建立区域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发现区域差值年表中包含的年径流总量信息多于标准化年表,并最终用区域差值年表序列重建了贺兰山东麓过去259 a的年径流量。相关分析发现降水和温度变化对于树木年轮生长及贺兰山东麓河流年径流总量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是本文从树木年轮重建年径流量的气候水文学基础。校准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638,可解释校准期内年径流总量变化总方差的40.8%,交叉检验的误差缩减值达0.328。分析259 a重建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发现:(1)重建流量经历了12个枯水期(1751—1759年,1765—1771年,1788—1802年,1809—1820年,1835—1840年,1847—1855年,1860—1866年,1877—1884年,1899—1908年,1924—1932年,1962—1967年,1980—1994年)和位于其间及1995—2004年的14个丰水期,以平水年份出现最多,但259 a来年径流量的变化较为剧烈。(2)年径流总量出现了持续≥10 a的4次持续枯水期和4次持续丰水期;持续枯水期中以1788—1802年的枯水期强度最大(平均距平百分率-14.9%),而强度第二的持续枯水期(平均距平百分率-10.4%),持续时间也长达15 a(1980—1994年);持续丰水期中以1867—1876年的丰水期强度最大(平均距平百分率+17.9%)。  相似文献   
34.
贺兰山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牛生杰  孙继明 《高原气象》2001,20(3):298-301
利用M-120型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贺兰山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并对在各类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利用实测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谱资料,探讨了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与Angstrom浑浊系数β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气溶胶粒子几可平均尺度与波长指数α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
崔黎明  汪一鹏 《地震地质》1990,12(1):87-95,T021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强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约在2500年至3500年  相似文献   
36.
通过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查证成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该区蚀变岩型金铜矿、岩浆型金钨矿、岩浆型铜镍矿、岩浆型稀有稀土矿及沉积型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了贺兰山地区今后在金、铜、镍、钨等矿种的找矿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7.
《探矿工程》2010,(9):77-77
国土资源网消息在综合考虑各预测工作区铁矿资源潜力和其他各因素后,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建议,今后铁矿勘查部署应围绕贺兰山北段预测工作区、贺兰山中段预测工作区、卫宁北山预测工作区和香山一烟筒山预测工作区进行。  相似文献   
38.
本文根据对贺兰山群的变形构造与变质岩组构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序次的综合分析,提出该群存在以下三种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韧性剪切带;(1)前变质(21亿年以前)中浅层次(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变余鞘褶带:(2)同变质(21-18亿年)中深层次(高角闪岩相)生剪切-强面理带;(3)后变质(18亿年以后)中浅层次(低有闪岩-绿片岩相)韧性剪切-糜棱岩带。以上三种剪切带揭示了华北地台西缘古老基底,在元古宙时期构造  相似文献   
39.
贺兰山北段盖层和基底的分界断裂可划分为3段,分别称作宗别立断裂带、小松山—柳树沟断裂带和白土山子沟断裂带。根据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和与其有关的沉积作用、火成活动特征,认为其是一个长期活动的伸展断裂带。  相似文献   
40.
贺兰山区气候若干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朝斋  林之光 《地理学报》1993,48(2):171-176
本文主要利用宁夏区农业厅和区气象局气候资料中心于1985年3月,组织的贺兰山中部剖面考察期间11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在国内首次对贺兰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贺兰山东麓的冷湖效应,东坡磷矿点典型的山谷风现象,雨季的最大降水高度,以及研究确定了剖面上西坡日照百分率随高度的真实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