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美国曾经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谈判与起草,但在《公约》开放签字时,美国突然拒绝加入。近期,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国会批准《公约》,包括美国国务院、军方和产业界在内的诸多力量积极支持加入《公约》。论文阐述了美国对《公约》的立场转变,总结了美国国内支持和反对加入《公约》的理由,详细分析了近期美国积极推动加入《公约》的原因,并对美国加入《公约》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通过商业贸易将亚洲、非洲和欧洲连接起来。历史上,以平等互惠、合作共赢为其核心内涵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海上丝路",法律护航必不可少。截然异同于国内法,国际法是主权国家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制定并得到整个国际社会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实现"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必然离不开对国际法的讨论与检索。文章从《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东盟达成的诸多协定等出发,讨论了在我国所属南海海域展开海洋开发建设以及"海上丝路"建设的合法性、合理性,并探析了"海上丝路"法律机制运用的优势,旨在为"海上丝路"建设的法律保驾护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2010年6月8日是第2个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对应于联合国世界海洋日“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主题,我国确定的海洋日宣传主题为“关爱海洋一一我们一起行动”。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大家都应该关爱海洋,海洋的保护需要我们一起用行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4.
《中国勘察设计》2010,(1):63-64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庆祝大会在日照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焕彩,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分别致辞。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效为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25.
<正>建城综函[2010]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  相似文献   
26.
编辑论坛     
正张家界在留住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的全民"迎检"中,找回了地质公园的真正意义——"保护才是最好的开发"导刊第十一期在做封面策划《寻找"张家界"》时曾采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专家,此次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验收专家,葡萄牙TRAS-OS-蒙特斯与奥拓杜罗大学地质学院副教授Artur Agostinho de Abreu e Sá(阿图尔·阿伯·萨)。但是因为阿图尔·阿伯·萨教授出差,我们在杂志出刊后才收到他的回信。我们仍然想跟读者分享这名联合国专家对于世界地质公园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尤其是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引入,使沿海国的海洋管辖范围扩大,全球约30%的海洋被划入沿海国管辖海域。沿海国的海洋扩张产生了"新的"潜在的海上政治边界。海洋划界问题涉及国家之间重大海洋权益的划分,沿海国单方面划定的管辖海域边界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叠,海洋划界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世界性难题。我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海洋划  相似文献   
28.
从救灾到减灾,联合国的理念在转变 作为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亚太地区的负责人,阚凤敏博士从事救灾减灾工作已有10多年。第三届世界滑坡论坛期间,笔者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采访了阚凤敏。  相似文献   
29.
卢耀如 《地球学报》2014,35(2):129-130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水资源,不只是供给人类生活饮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水资源,人类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各种物质生产,都需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水的质和量。在水的质方面,由于以往我国  相似文献   
30.
黄普基  郭杰  周晴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6):1251-1260
韩国首尔江南区是富有中产阶层主要聚集区,是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城市空间变化的典型。在韩国,房地产政策是韩国各党派政府维护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手段,城市更新与公寓重建是提高房价的重要手段,并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公寓重建是韩国阶层、党派之间尖锐政治斗争的对象。首尔江南区住民基于自身阶级身份与利益组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推动或阻碍公寓重建的活动。每四年一度的国会议员选举中,江南区呈现按住房价格而选择政党的阶级投票的规律。江南区案例表明虽然政府主导了江南区的城市更新与公寓重建,但当重建侵犯到地区住民的利益时,住民社会驱动力随时出现,并以选票形式对其进行反向干预。因此韩国社会团体与政府的互动塑造了江南区特有的阶层分化与住房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