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现代矿床学与经典矿床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属于一种突变式转变,引起地质学家在认识方面的某些重大变革.现代矿床学的形成及其思维形式,各家意见不一.本文仅就矿床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52.
将流的标准化变差度概念应用到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研究中去,并用其作为大气环流调整的客观定量指标。用该指标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与用传统天气气候学方法确定的南海夏季风的来临日期,在绝大多数具体年份两者均很接近,故可作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先兆指标。但有一些年份,南海季风的建立不伴随着低空环流的突变过程,两种方法都可能不准确,可靠的方法也许是用场相似度作指标。此外,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层就出现了环流调整,该调整为南海夏季风建立打下基础,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则表现为低空环流的大调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是高、低空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显著调整的结果,并非限于南海范围局部,南海夏季风建立不能看作是发生在南海的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53.
登陆台风及其暴雨的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登陆台风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路径突变、变性过程及其暴雨和大风。  相似文献   
54.
0214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远超 《广西气象》2005,26(A01):F0003-F0003,176
通过对0214号“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弱冷空气、中尺度涡旋及副高加强西伸相互作用,导致其周围出现风场、物理量场、能量场、云系均出现有利结构.从而使其强度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5.
徐韵  陈星 《第四纪研究》2007,27(3):392-400
全新世暖湿气候背景下的代表性气候突变是发生在约8.2kaB.P. 和4.2kaB.P. 的气候突然变冷变干的事件。对于气候突变事件的出现,海洋环流被普遍认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类型的气候模式进行过个例和机理模拟试验,但还未能对气候突变机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使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IC ( Earth-system Models Intermediate Complexity) MPM-2,模拟研究了全新世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区域,淡水强迫机制作用对温盐环流以及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气候系统响应和恢复时间特征以及南北半球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海洋对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异常的强度响应敏感,海洋环流对热量和盐份的输送与淡水通量异常强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温盐环流能否对淡水强迫产生不可逆转变,当淡水通量异常达到某一阈值后可能引起海洋和气候平衡态的改变。同时还发现,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两次淡水通量异常对海洋和大气系统的强迫作用是不同的,首次淡水通量异常对气候平衡态的影响要远大于其后的淡水通量异常。模拟结果还表明,北大西洋海洋的异常状况可以通过海洋、大气等各圈层相互作用传递到不同圈层和空间区域,在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响应特征。上述模拟结果对于认识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不同突变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现代气候的可能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张磊  缪启龙 《干旱区地理》2007,30(2):240-246
利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961-2000年56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通过计算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分析了青藏高原自1961至2000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的趋势和1961-2000年以来各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发现:青藏高原近40年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的线性增长率约为1.12mm/a。再将高原划分为四个季节,分析了各季40年来的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得出: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秋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值较大而降水变化幅度较小,冬季降水量变化则与夏季相反。通过将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分析了两个区的年降水量和四个季节的降水量的变化得出:高原南区1961-2000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降水量的线增长率为1.97 mm/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秋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北区年降水量和夏季的降水量变化较小,秋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冬季降水量变化最大。对青藏高原的南北两区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分析,显示高原南区分别在1978年和1994年发生突变,北区没有发现突变。  相似文献   
57.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边坡稳定问题涉及到各类水利、港工、铁路和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由于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而且其变形破坏机理复杂,边坡稳定性问题迄今仍然受到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关注。本文采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建立稳定性评价模型。以分叉和突变理论引出突变级数来表征边坡的状态,并用神经网络从中获取稳定性评价和判断的知识,进而构建系统,并对各类边坡稳定状态做出分析评价。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云南禄丰煤岩与围岩中富勒烯(C60)物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云南煤中是否存在富勒烯还没有科学定论。本工作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中国云南禄丰晚三叠世煤岩及其围岩中是否存在天然富勒烯物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发展了适于从复杂地质样品中分离纯化富勒烯和定性与定量检测富勒烯的一套技术方法。结果显示,从定性角度有两个样品确实存在富勒烯。本文据此提出,富勒烯的赋存与煤岩/围岩交互相上的含煤碳质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一步研究应着重调查比煤岩与顶板和底板界面层并大力研究其中天然富勒烯的地学成因。本工作的意义还在于为今后我国加入和独立开展以富勒烯类物质(如C60/C70)及其衍生物质(如He C60 C70)作为地球化学示踪物的古地球突变大事件的研究,奠定了实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59.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9408号台风异常路径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环境引导流、准均匀流和偶极子流的共同作用对移向突变和移速突变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0.
9806号台风非对称结构形成及其高纬西折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9806号台风在弱环境场中的向北移动,至强环境场中折向西行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弱环境场中台风可形成不对称结构,其物理量如高度的变化在台风进入强环境场后与环境场叠加,从而改变台风移向,强弱环境场的更替,可能是9806号台风移向突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