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55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91.
甄别生源要素参与的海洋沉积物矿化过程对探析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矿化作用包括有氧呼吸、硝酸盐还原、铁锰异化还原及硫酸盐还原等多个过程,但如何区分这些过程一直是海洋沉积物矿化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的组成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不同矿化过程中的主要PLFA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探究PLFA对沉积物矿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PLFA总量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最高,而在硝酸盐还原过程中最低;且14:0、i14:0、i15:0和i19:0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PLFA的主要组成,当其含量明显降低时可以指示沉积物矿化从有氧呼吸转变为硝酸盐还原;而10:0、17:0、20:0和22:0含量之和显著增加时则指示了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生。在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TON)含量以及间隙水NO3-N含量是PLFA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PLFA总量随着TOC和TON含量的减少而减少,并且TOC和TON的降解能够促进PLFA降解的发生,对PLFA组成有更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贝壳堤剖面古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检测出系列脂肪酸酰胺与脂肪腈类含氮类脂物分子化石。并对其在古湖相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对它们综合研究认为, 早期成岩作用使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脂肪酸酰胺类分子化石部分地转化为脂肪腈类化合物。此外, 不饱和脂肪酸酰胺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的含量比值在剖面上并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说明在降解过程中各种生物、物理及化学作用对它们不存在明显的选择性, 指示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可能处于一个偏氧化的环境。本文首次报道这两类物质, 为更好地理解含氮类脂物分子化石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转化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珠江口3个站位沉积柱的脂肪酸研究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C16:0,其他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单甲基支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脂肪酸组成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细菌和陆源有机质。由于横琴岛附近的HQ1031站位靠近外海,初级生产力较高,因而含较多藻类脂肪酸。离淇澳岛较远的QA-B站位处于河口上缘,陆源物质丰富,初级生产力较低,因此该站位含较多陆源脂肪酸。横琴岛附近HQ1031站位的TOC值和总脂肪酸含量均大于QA-B站位,这两个站位的TOC值与总脂肪酸含量在垂向上的相关性差。横琴岛附近HQ1031站位和离淇澳岛较近的QA-A站位分别在20-22cm和16-18cm处藻类脂肪酸突然大量增加,可能与藻类输入突然增多有关。沉积物中所检测到的能指示厌氧微生物或革兰氏阳性菌的脂肪酸含量高于革兰氏阴性菌,表明珠江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中以厌氧微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94.
海马齿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盐生植物, 既是传统野生菜蔬, 也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北移种植海马齿进行生态修复时, 越冬低温的影响是成功与否的首要关注问题, 其机制尚待解明。脂肪酸在生物耐受低温中发挥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与脂肪酸代谢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海湾环境中生态修复浮床上的海马齿样品, 重点解析北移种植环境下, 海马齿植株不同部位受越冬影响前后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差异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海马齿的花、叶、茎和根样本中, 共检出14种脂肪酸, 根中的脂肪酸种类数相对最多;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花和叶中的含量(平均分别为56.46%和60.23%)总体大于茎和根(平均分别为41.56%和44.45%)。茎、叶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有机物, 蘑菇醇为优势种类。越冬后脂肪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数量显著降低,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在冻伤植株中显著升高; 就植株脂质营养指数而言, 耐受越冬低温的植株其脂质营养品质提高。越冬造成海马齿两类化合物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C18脂肪酸代谢响应有重要贡献, C18: 3(n-3)和蘑菇醇分别是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谢产物, 可能与抗冻应激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推广海马齿种植以构建可持续近海生态修复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
徐雁前  段毅 《沉积学报》1994,12(3):99-105
本文利用GC-MS分析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涩深1井四个第四系岩芯中芳烃镏分,从中检出了一系列长链脂肪酸乙酯化合物。它们的质谱物征是:基峰为m/z88,具有较强的m/z101、157特征碎片离子和M+、M+-43离子峰。它们的碳数分布范围为C15-C34,主要分布在高碳数区,主峰碳数为C28,具有明显的偶碳数优势;并对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短蛸Octopus ochellatus隶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e)蛸科(Octopodinae),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它肉嫩味鲜美,具有催乳,治疗贫血、产后血虚、疽肿毒,防治宫颈癌等功效,是我国章鱼中最重要的经济种类。目前尚未见关于短蛸营养评价详细的报道,本文对湛江产鲜短蛸的肌肉、消化腺、生殖腺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营养评价,旨在从营养学方面对其功效进行解释。1材料与方法1.1原料短蛸购自湛江东风市场,为鲜活章鱼(2005年1月)。剖开后分为肌肉(胴体和腕部)、消化腺和生殖腺,分别于-18℃下冻存备…  相似文献   
97.
海洋饵料动物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正十九碳酸(C19∶0)为内标,用HCl~CH3OH溶液对海洋饵料动物(纺缍水蚤、折皱臂尾轮虫和丰年虫)进行抽提酯化后做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该法简便,易操作,重现性好,变异系数为0.2%~6.8%.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较高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 33 2 %。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特别是EPA和DHA总量占总脂肪酸的 2 6 0 1 %。除富含Ca,Mg ,Fe等无机元素外 ,Se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99.
角毛藻属(7株)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5±1°C,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七株角毛藻(Chaetocerosspp.)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七株角毛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其主要脂肪酸为14:0(3.0-24.92),16:0(8.2-28.5%),16:1n-7(16.0-42.3%)和20:5n-3(4.2-10.42),其中B13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0.4%  相似文献   
100.
山东省30种常见水产品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珍  梁惠 《海洋科学》2000,24(8):30-31
据刘玉军等1988年报道 ,近年来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到广泛关注 ,水产品油脂中含有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对增进微血管壁的健全 ,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鱼油资源的利用 ,本研究测定了山东地区常见的水产品中油脂提取物的脂肪酸构成及n 3系列 (EPA DHA)的百分含量 ,旨在为新食物、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样品的采集青岛、烟台和济南等地区1.2样品处理鱼 :洗净去鳞 ,取鱼体一侧肌肉 ,制成肉糜。贝类及甲壳类 :洗净 ,去壳后取可食部分打碎1.3脂肪酸含量的测定[1]1.3.1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