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郭力菲  潘宝林  王均平  程馨琳  杨勇  周锐  刘秀英  蔡卓昀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0-2024030010
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西走廊形成了一系列新生代盆地,是研究盆地沉积演化的重要区域。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盆地内沉积了较厚的新生代冲洪积地层。为了厘清武威盆地晚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演化历史,笔者等在武威盆地石羊河中上游处钻取了长207 m的WV3 钻孔岩心,获得了上部17 m岩心的 19 个钾长石两步法 pIR200IR290 年龄和 2 个多步法 MET-pIRIR 年龄,结合粒度资料,重建了武威盆地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晚中更新世以来的光释光年代学框架和沉积历史。结果表明:两步法 pIR200IR290 和多步法MET-pIRIR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220~128 ka时期,沉积速率最小,为 0.35 mm/ka,水动力条件较强,以侵蚀为主;128~108 ka (MIS 5d、MIS 5e) 时期沉积速率为 1.94 mm/ka,沉积物粒径由粗变细,表明此时水动力条件由强变弱;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早期 (19~9 ka) 沉积速率为2.78 mm/ka,沉积物粒径较细,表明此时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速率最大,沉积为主。该地区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在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期间存在逆冲活动。该研究对于揭示晚中更新世以来祁连山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超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流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分抢救和治本两个阶段来解决问题,近期以抢救为重点。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防风沙的治理思路,实行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流域综合治理,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目标,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保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3.
利用石羊河流域8个水文站1961-2017年逐月实测流量数据和4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流量指数(SDI)、游程理论来获得干旱事件的特征指标,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文干旱演变特征,并采用与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蒸发量的相关性来分析石羊河流域SDI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7年石羊河流域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干旱强度的变化不是很一致,流域水文干旱历时20世纪70年代最长,80年代最短;干旱烈度全流域90年代最强,烈度最弱出现在80年代;干旱强度全流域60年代最强,80年代强度最弱;石羊河流域及流域中、西部年SDI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西部增加幅度最大,中部增加幅度很小,流域东部年SDI在波动中呈减小趋势;石羊河全流域及流域东、中和西部年及四季干旱发生频次总体都是中旱和重旱频次最多,四季水文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春季,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最低;从流域不同地段看,水文干旱发生的频率流域东部最高;构建的SDI 临界值识别出的主要水文干旱事件和实际干旱事件基本一致,干旱等级也较一致,说明使用SDI能够较好地监测到石羊河流域干旱年份及干旱等级;石羊河流域年SDI值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蒸发量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羊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自1951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2℃/10a,增幅达1.2℃。1992年是年平均气温显著变暖的年份,与显著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5℃,低于近51年1.1℃的增幅水平。在近55年中,石羊河流域的年降水总体上在增加,出山口径流量在减少,流域尾闾民勤绿洲的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气温显著变暖后,年降水量增加了约18.2 mm,增幅达5.8%,出山口径流量减少了4.1×108m3,民勤绿洲的地下水位下降了1倍~2倍。水资源变化的成因分析表明,出山口径流量的减少源自径流补充之一的上游山区降水的减少,而红崖山水库入库径流量的持续快速减少则是民勤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径流量峰期有所提前,而人类活动严重地影响了石羊河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利用量和下游可利用量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outlines a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monthly precipitation surfaces at 1-km resolution for the Upper Shiyang River watershed(USRW) in northwest China.Generation of precipitation maps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four-variable genetic algorithm(GA) trained on 10 years of weather and ancillary data,i.e.,surface air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rived estimates of elevation,and time of year collected at 29 weather stations in west-central Gansu and northern Qinghai provin...  相似文献   
26.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综合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勘查程度和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目前水资源产生危机和环境劣化,本研究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等方法,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经济进行综合规划。提出了解决流域水资源危机的基本途径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一、自然环境及水资源概述石羊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流域面积4.1万km~2.上游祁连山区属高寒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蒸发量800mm左右,是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补给区.中下游属于河西北部温带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150~250mm,蒸发量800~1800mm,是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径流区和排泄区.石羊河水系常年流水的河流有8条,自西向东为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它们于洪水河口汇集后,称为石羊河.平均年径流量16亿m~3.  相似文献   
28.
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入渗特性空间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原位入渗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Philip入渗模型及其土壤转换函数,借助ARCVIEW软件生成了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入渗特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简化Philip入渗模型是点面转化中比较理想的模型,模型参数α的土壤转换函数可以简便地估算土壤入渗特性,两者的结合是研究大尺度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变化的人文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本文根据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进而从用水行为和水量均衡角度讨论了绿洲变化的人文作用机制 ,认为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变化与传统农业外延式扩张机制密切相关 ,而传统农业扩张机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短时期内难以打破。而不打破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人文机制 ,任何试图扭转此类地区绿洲环境恶化趋势的措施都可能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3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6年来石羊河流域的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94年显著变暖.与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偏高1.0℃,线性增温速率快7倍.显著变暖后,流域年降水增加了15%(约15.8 mm),出山口径流却呈略减少趋势(约2.2亿m3),地下水位也在快速降低.出山口径流的略减少发生在上游山区年降水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利用量和下游可利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植被的监测表明,以荒漠草甸和沙生植被为主的稀疏植被面积在快速减少,同时还存在植被类型的退化现象,植被覆盖面积和地下水位埋深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