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调查了华北白洋淀地区典型污灌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累积状况。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累积趋势。目前,这些重金属对农田作物无明显危害,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加强科学管理和污灌指导,利用农田作为土地处理系统来消纳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是本地区近期可行的污水资源化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2.
白洋淀水量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白洋淀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入淀水量、蒸发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入淀是保持白洋淀稳定水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3.
白洋淀生态系统分为水资源,人口、工业、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水污染7个子系统,找出各子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及子系统的描述变量(包括水平变量及状态变量)。围绕这7个子系统,选择112个变量和参烽构筑白洋淀系统仿真模型。以此模型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模拟,提出白洋淀发展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54.
白洋淀形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过研究白洋淀水体面积,入淀水量变化与降水量关系,结合历史资料的分析,阐述有统一大水面的白洋淀,是人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o《尔雅》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古白洋淀消亡的关键因素是《禹贡》河泥沙的长期堆积,其消亡过程即为《禹贡》河九河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6.
《岩土力学》2006,27(10):1822-1822
本书阐述了广义水环境承载可持续性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6章。前两章主要论述有关水环境承载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以及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第3章主要阐述广义水环境及承载理论,第4章主要讨论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章为应用案例,主要对白洋淀流域保定市的水环境承载度进行模拟和分析,最后一章为结论与研究展望。该书基于水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关系分析,综合人类学的环境观和生态学的环境观,提出了广义水环境的概念,拓展认识和界定了水环境和水环境承载的内涵意义和特征。研究认为,水环境实现可持续承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7.
人类活动对华北白洋淀流域径流影响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克岩  张橹  张光辉  刘佳  严明疆 《水文》2007,27(6):6-10
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Pettitt系列显著性变化点的无参数方法和植物可用水系数(ω值)计算法研究表明,1979年为突变点界,近20年以来白洋淀流域年径流量发生了变异性质的衰变。从流域尺度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占总变化量的43.9%,人类活动影响占56.1%,影响的多年平均衰减量分别为9.32亿m^3/a和11.94亿m^3/a。在1979年前。西大洋和王快以上流域的植物可用水系数(ω值)都小于0.5:1979年以来。王快为0.9,西大洋为1.3。这说明农业活动使白洋淀流域年径流量发生变异性质的衰变产生了实质性作用。ω值的显著增高.则植被根系吸水能力更强.致使年径流量减少。近20年以来。粮食单产量和总产量都大幅度提高,其中单产提高2倍,而ω值一直处于高位震荡状态。这表明,其中因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的衰变具有较大的不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58.
不同水域鲤鱼耳石CaCO3晶体结构特征与环境响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耳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主要以文石(或霰石)形式存在,在过去四、五十年来在晶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然而,不同水域鲤鱼耳石CaCO3晶体结构信息特征与环境响应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对密云水库和白洋淀水域鲤鱼耳石X-粉晶衍射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地晶胞参数a0、b0、c0和单位晶胞体积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地耳石样品均由霰石组成,分属三种不同结构:两种六方晶系P63/mmc(no.194)结构和一种斜方晶系Pbnm(Pnma no.62)结构.属于六方晶系的耳石样品中,密云水库鲤鱼耳石样品晶胞参  相似文献   
59.
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湿地及其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采用综合识别遥感提取技术,对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面积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在1986—1989年间,湿地面积增加253.29 km~2;1989—1994年间,湿地面积减少181.61 km~2;1994—1997,湿地面积增加158.17 km~2;1997—2004年间,湿地面积减少170.37 km~2;2004—2016年,湿地面积增加106.09 km~2。根据湿地面积提取结果,分析湿地面积与地表水位和地下水位的关系,确定了白洋淀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地表水位,其与白洋淀湿地面积的相关性非常好,相关系数达0.99;白洋淀湿地面积与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正相关性,说明湿地渗漏量对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有一定影响。针对白洋淀湿地地表水位,采用水均衡法,分析了影响白洋淀地表水位的主控因素,主要为白洋淀湿地的入淀流量和蒸发蒸腾消耗量。通过白洋淀湿地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白洋淀湿地与水文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可为制定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0.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一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更多关注河流的河岸带,但对于相对静止水体——湖泊的湖岸带研究相对偏少。选择白洋淀湖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在周边湖岸带系统部署水位、水温监测系统,采用温度示踪法,开展白洋淀湖岸带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垂向交换量化研究。同时,结合达西定律,间接反演获取垂向渗透系数,系统总结出一套联合利用温度示踪法和达西定律定量研究湿地垂向水交换的方法。结果表明,白洋淀湖岸带以地表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为主,其垂向交换流速可达0.2~1.1 cm/d,沉积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及粉细砂,垂向渗透系数为0.038~0.912 m/d。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白洋淀湿地补水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