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界定了地理编码、地理代码、地名地址二维码概念等概念,分析了二维码的特点及地名地址二维码的设计流程与方法。综述了地名二维码和地址二维码在公安、快递、地名及农产品追溯方面的应用。地名地址二维码信息丰富,改善了地名地址编码方法和人们的生活,在公安、快递、地名及农产品追溯等方面已经并正在发挥作用,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上有很大潜力,建议对其规范化管理和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2.
腹地的范围、经济情况及以铁路运输网络为主的集疏运体系是大连保税港发展的主要竞争优势。文章以大连保税港的建立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东边道”铁路建设对大连保税港发展的重大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3.
港口物流系统虚拟经营模式及其二维空间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港口及港口物流概念出发,提出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并从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内涵与特征出发,对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运作流程及其平台深入分析,构建港口物流虚拟经营系统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64.
对辽宁省港口物流业现状,特别是对其存在问题的根源、面临挑战的实质进行侧重性分析.认为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腹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物流需求与港口物流生产能力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态势.并结合辽宁省"十一五"规划、"五点一线"战略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形式下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从国际高度定位,打造外向型战略格局;变依靠为吸引,促进引入式物流量增长;优势产业迁移,构筑临港产业集群,实现港城互动;以五点一线为主干,构筑陆海、虚实物流网络;宏观控制,刺激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恶性竞争,提升辽宁港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电子商务运作。并着重讨论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系统的设计与方案 ,论述了信息发布与查询、网上谈判与合同管理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66.
电子废物跨境转移近年来开始引起国际经济地理学者关注,其中折射了全球生产网络中污染控制与市场化再生利用之间的治理矛盾和价值冲突。中国在规范电子废物管理的过程中,采纳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渐形成生产者缴纳政府基金,基金补贴正规处理厂,正规处理厂再通过市场采购方式从非正式的回收渠道收集电子废物的分工格局。这一格局杂合了巴塞尔公约的属地化管理机制和地区贸易的市场化机制,反映了政府在规制复杂产品环境问题中所面临的两难。本文在多年参与式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109家正规处理厂实际回收废弃家电产品的数量,采用威尔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估算了全国非正式回收渠道内的废旧家电产品地区间流动格局,并结合处理厂问卷调查对比了实际流向与理论模型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非正式回收渠道的竞争性所导致的废旧家电跨省流动占到全国正规渠道电子废物回收总量的1/3以上,这与电子废物处理设施省级属地化管理,主要满足本省产生的电子废物处理需求的规划初衷有较大出入。为此本文探讨了这种规划目标与市场流动之间发生错位的内在原因,指出当前电子废物管理重点应该从围绕处理设施的管理控制转向逆向物流系统的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7.
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为快递物流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促使国民经济达到新的增站点,服务网点作为连接快递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纽带,逐渐成为城市地理和物流地理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以北京市顺丰快递服务网点为研究对象,首次将DBSCAN聚类算法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引入城市物流快递行业研究中,综合使用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定量对比分析有人值守的合作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两类顺丰快递服务网点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任意形状的快递服务网点集群,算法识别出24个智能快递柜集群,14个合作网点集群;② 顺丰快递服务网点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大、经济繁华、交通便利的居住区和包含热门商圈的职住区附近,如双井、金融街、三里屯、学院路等;③ 合作网点和智能快递柜两类服务网点均呈集聚性分布,但集聚规模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快递柜集聚规模明显大于合作网点,而集聚强度却小于合作网点;④ 智能快递柜集群密度大,服务半径小,更倾向服务于步行可达范围内的居住小区;合作网点集群密度小,服务半径大,服务对象随服务半径扩展至周边各大职区,对交通可达性的要求更高。⑤ 顺丰快递服务网点布局是地区经济水平、人口规模、交通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市功能区定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为了保证远洋渔获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需要管理者对它这段时间内的运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管理,并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文章提出将北斗与RFID温度标签应用到远洋渔获物冷链物流过程中,可以实时在线监测渔获物温度与运输位置,保障其质量安全与运输效率,为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9.
基于POI的北京物流业区位特征与分异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物流节点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空间的核心载体和组织主体,其区位特征和分异机制识别对优化城市物流空间布局、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基于腾讯在线地图平台,采集了北京市4396个物流POI。采用产业集中度评价、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刻画了北京物流空间格局,阐明了类型差异、供需侧因素与区位选择行为的微观作用机理,揭示了交通、地租、资产对空间分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① 物流企业和物流节点呈现协同集聚和空间分离相结合的区位特征;物流活动总体呈现“中心边缘、近郊和远郊交错”的空间格局,与物流就业空间耦合度低。② 由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构成的公共物流空间是政府引导的结果,由服务于特定行业和终端用户的配送中心构成的末端物流空间多为企业主导,两者区位分异显著。③ 在物流区位形成过程中,政府通过规划交通线路和货运场站改变交通区位条件,配置物流仓储用地影响不同区域物流地租和可得性,进而调控企业行为并形成物流空间的类型与职能分异;企业则通过资产配置的差异化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专业化分工并形成物流空间的对象分异。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快递业的发展,自提空间在我国出现,并逐步被政府纳入各级规划与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之中。本文主要从居民行为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GIS、SPSS软件分析,以南京城区菜鸟驿站为例,对居民行为的空间特点与城市快递自提空间布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自提服务设施的科学布点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自提空间布局与居民的社会属性、居住、就业、出行等行为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居民行为偏好的差异,不同类型的空间环境对自提空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