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一次热对流降水成因的分析和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中国大陆地区常发生热对流降水.文中首先利用TRMM卫星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地表温度观测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了热对流降水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利用区域平均的水汽方程诊断了地表蒸发、水汽平流和水汽通量辐合项的贡献,分析了降水的水汽来源;进一步利用AREM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设计了4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了陆气感热、潜热通量对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白天强烈的非均匀地表感热加热可导致低层热空气块突破环境下沉气流而上升,周围空气补充形成辐合运动.低层空气的辐合上升既可引起水汽的汇聚,又可把低层的水汽输送到高层.同时非均匀陆面特征造成的非均匀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共同作用增强了大气的位势不稳定度,触发了对流,但感热通量对热对流降水的贡献比潜热通量略大.热对流降水的水汽除部分来自地表蒸发外,另一部分来自低层的水平通量辐合.定量计算表明二者对大气可降水量的贡献基本相当,而平流水汽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42.
花岗岩类中钾长石巨晶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钾长石巨晶成因认识的发展历程:梳理了钾长石巨晶的各种地质特征,讨论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若干争论,特别是两种针锋相对的模型;指出钾长石在成核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强调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外部热源(基性端员或新侵位的岩浆)、结晶潜热和差应力对流等所供给的热源可使钾长石的近于固相线附近维持较长的时间。最后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三维大涡模拟模式研究不同地面热力状况和风切变对湍流产生的影响,在对流层湍流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同时起作用,水平风速的瞬时垂直切变可以在自由大气中激发湍流,但它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对流热泡也可以在自由大气中激发湍流,其湍流强度与地面的热量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4.
45.
球层中的非线性自由热对流变粘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涛  冯锐 《地震学报》2005,27(2):194-204
粘度为常数或仅随深度变化是地幔对流模型中常用的假设. 本文在常粘度背景下, 通过假定小扰动粘度在纬向上的变化形式, 将粘度的横向变化引入地幔对流模型中, 并给出了变粘度地幔对流模型的数值解法. 对外边界为刚性、 内边界为应力自由(简记为R-F边界)和内外边界均为刚性(简记为R-R边界)边界的两种模型进行了计算, 对比了不同模型、 深度和瑞利数时的环型场的变化特征. 注意到环型场能量主要集中在球层的中、 上部区域, 其速度仅占总速度的几个百分点, 这个比例几乎不随瑞利数的变化而改变, 但其对流图样受瑞利数的影响较大. 环型场的对流形态和速度的分布特征表现出了明显的纬向差异, 这一结果清晰地反映出地幔粘度的横向变化对对流形态的影响. 目前的工作还只是初步的, 但为我们探讨全球大地构造上的某些现象, 例如南北半球的不对称性和差速旋转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6.
云南潦浒第三纪褐煤盆地白泡煤成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潦浒褐煤盆地白泡煤在煤层结构、煤岩组分及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对其分类地位和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作者运用煤岸学、煤化学方法及电子显微技术(选区电子衍射SAD及暗场DF方法)对白泡煤显微组分特征、降解组分超微结构和腐植酸组成等做了系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潦浒白泡煤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草本—木本植物组合体在中位沼泽环境中形成的推论。  相似文献   
47.
48.
针对城市地质中"天际线"地质规划工作需要,在地层均质弹性假设条件下,对地表带状载荷的建筑或者工程构建等角旋转法"应力泡"绘制方法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绘制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地下空间建筑应力场的刻画,从几何学上实现建筑应力场和地下空间的沉积地质模型对接,从而为地质规划提供几何学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9.
关健  方石 《地质与资源》2021,30(2):207-213,206
地热能作为一种安全、稳定、成本低廉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推崇.地热系统是开展地热资源成因研究的基本单元,国际上按地质环境和热量的传递方式可将其分为热传导和热对流两大类型,据此进一步细分为沉积盆地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岩浆侵入型、深循环型等5个亚类.本文回顾了地热系统的概念及发展史,并讨论了地热系统主控因素以及两大类型地热系统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50.
白云岩作为优质的油气储层,其成因一直是沉积学研究热点,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流体性质是探究白云岩成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川西南中二叠统典型剖面和钻井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学、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石灰岩、泥微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2)研究区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09 77)明显高于石灰岩和同期海水,接近全球壳源锶同位素平均比值,显示白云岩化流体是热液来源,同时部分泥微晶白云岩显示海水锶同位素特征。(3)研究区碳酸盐岩相较于同期海相沉积物有较高的δCe值(平均值0.86),显示其开放的成岩环境。(4)3种类型的白云岩相较于石灰岩有较高的δEu值(平均值0.99)和显著不同的稀土总量特征,显示研究区白云岩与石灰岩成岩流体性质不同且白云岩受到高温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川西南地区白云岩主要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岩,部分为被岩浆和热液加热的海水改造的热对流白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