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钻进工艺在南乡、高龙两矿区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效。文中详细叙述了采用这一新技术所需的设备、材料,发泡剂、稳泡剂、防塌添加剂的选择及配方,管路系统的连接,钻进参数及金刚石钻头的选择与使用,以及试验中探索的泡沫的防塌护壁和携带岩粉能力、返泡时间掌握、清孔排渣方法、泡沫液的回收再用等工艺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2.
中空纤维膜作生物膜载体无泡供氧处理污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空纤维膜作生物膜载体及无泡供氧装置,利用具有死端式和漂浮式特点的浸没式接触氧化工艺进行污水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工作压力0.03 MPa、污水中ρ(DO)为5~8 mg/L及HRT=8h的条件下,污水中COD、BOD、SS的去除率分别达70%、90%和75%以上,NH3 -N、P的去除率也在70%以上.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表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53.
攀西裂谷内陆盆地自由热对流应力分析及盆地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滇地区裂谷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形成这种地堑地垒的格局有多种解释,以传统的地质力学分析为主。笔者借以热力学的自由热对流原理来加以论述:攀西巨厚的火山岩体在下覆异常地幔热作用下,发生自由热对流,引起热量散失,使地壳沉降与隆起不均衡,生成地堑地垒的格局。自由对流单元的侧向迁移,使盆地形成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4.
本文以云南省盈江县新泡山及外围稀土矿找矿工作为例,通过大量硫酸铵浸出-草酸沉淀稀土实验与化验室分析结果对比研究后发现,实验结果与化验分析结果具有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实验首先选取标样共91件验证实验现象和化学分析结果的对应性,并把实验现象分为未见悬浊液、略见悬浊液、悬浊液明显、絮状物明显、絮状物伴少量沉淀、絮状物伴大量沉淀等6种,其对应的化学分析结果多数分别位于0.04%、0.04%~0.06%、0.06%~0.08%、0.08%~0.1%、0.1%~0.15%、 0.15%的区间范围内(准确率90.11%);然后选取新泡山矿区的钻孔样81件进行应用验证,其中75件与实验结果符合,准确率92.59%;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盈江地区的稀土找矿工作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研究认为,在硫酸铵浸出-草酸沉淀稀土实验中出现悬浊液就能找到稀土矿化体或低品位矿体,出现絮状物和沉淀物即可以找到工业矿。这种方法在野外稀土找矿应用中"面上可圈定矿化范围、垂向可控制钻孔深度",其结果可为下一步勘查找矿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很大程度地缩减了工作周期及勘查成本,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5.
冰水介质间的热传递过程广泛存在于海冰与冰川的生消演化中。对冰水间传热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冰脊固结与冰川融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分别采用浸没试验与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数值模型对热传递过程进行研究,并通过量纲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讨论。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初始温度与初始厚度的试样,并测试冰温与冰厚的变化情况。试验数据显示,在瞬态热传导过程中冰内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且在试验初期呈非线性分布而在中后期呈准线性分布。试样的平均温度表现出试验初期的快速升高与中后期的缓慢提升两个阶段。当试样具有较低初始温度或较高的厚度时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环境温度。冰厚的变化也同样出现快速增长与缓慢提升的两个阶段。当试样初始冰温较低或初始厚度较大时,冰厚增长量显著提高。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冰温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由Fourier所表示的导热与内能之间的比值而非初始条件。冰厚的最终增长率则由表示相变的Stefan数与表示热对流的Biot数两者之间差值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6.
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及其油气运移主通道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与盆地流体作用密切相关, 而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有其特殊性, 因而与之相关的油气运移和成藏也有其特殊性.对于异常压力体系(包括高压和低压)而言, 存在2类流体系统, 即半开放型和封闭型流体系统.前者由于封闭层的间歇开启导致流体幕式释放, 后者以封闭层内热对流作用为主.按照封闭层开启的成因机制可划分为3类, 即水力破裂或流体压裂型、断裂型、断-压双控型.封闭层的间歇开启构成异常压力环境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这些流体活动和油气运移在海底以及盆地的浅层和深层显示不同地球物理特征, 如气苗、麻坑、气烟囱和流体底辟带等.同样, 还可以利用岩石中残留的一些标记或异常现象示踪盆地流体活动, 如流体包裹体、地层水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异常、成岩作用异常、流体场动态模拟等.这些特征和标志为流体和油气运移主通道的识别, 同时也为异常压力环境下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孙辉  李兆敏  焦玉勇 《岩土力学》2007,28(12):2560-2564
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由于原油黏度高一般采用注蒸汽开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考虑了热对流的影响,建立了蒸汽注入条件下对地层压力、变形和有效应力定量评价的改进的热-流体-力学耦合数学模型;应用全隐式顺序Galerkin有限元数值解方案对注蒸汽井热-流体-力学耦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地层流体高温膨胀引起的高压力,会导致位移、变形,甚至地层结构破裂;温度对地层破裂形态的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这个改进模型比传统模型更加准确、实用,可以用于蒸汽注入速率优化和油藏、地质、热-流动力反应、地应力水平等综合作用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58.
纳米碳酸钙制造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9.
罗新正  易富科 《地理科学》2000,20(5):483-486
松嫩平原存在着大量弱碱性湖泊和泡塘,构成了独特的盐碱湿地类型,在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腰泡作为松嫩平原弱碱性湖泡湿地典型之一,其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好和食物链较短的优点,但动植物的数量关系反映出系统结构失调和功能受阻的缺陷。根据腰泡生态系统物流特征,以建设渔-稻-草-禽-畜的复合模式为目标,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0.
为实现对降水粒子的高精准分类,整理3 a机载探测降水粒子图像,构建山东省降水粒子图像数据集(Shandong Province Precipitation Particle Image Dataset, SD-PPID)。结合多维度混和的模型放缩方法,提出一种基于EfficientNet卷积神经网络的降水粒子识别模型(A Precipitation particle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EfficientNe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REN)。通过多模型、多指标评价对比,验证了PREN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分类识别能力,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精准率和召回率均为98%。使用PREN模型分析对流泡降水粒子特征,选取2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3个时段,结合机载Ka波段云雷达(Airborne 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KPR)和DMT粒子测量系统(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分析对流泡内部与外部、不同强度和不同高度的降水粒子形状占比,并研究其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