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强震应变释放存在起始-加速-平稳-高潮-调整的阶段性特征.结合两个活动期M≥6地震时序特征和应变释放的阶段性特点,将华北地区第三活动期划分为4个平静幕和5个活跃幕,将第四活动期迄今划分为4个平静幕和4个活跃幕.认为两个活动期相应活跃幕在时间进程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一个地震活动期内的强震活动规律,可以对比并预测未来的强震活动.  相似文献   
32.
郭凯  曾溅辉  刘涛涛  雷新 《现代地质》2013,27(2):382-388
利用显微荧光与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含油气流体活动期次及石油充注历史。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开始排烃的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33 Ma),主要存在两期含油气流体活动,第一期含油气流体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主力源岩排烃期间(133~100 Ma),第二期含油气流体活动发生在晚白垩世构造抬升期间(100~70 Ma)。早白垩世期间石油的充注表现为充注强弱程度不同的连续过程,晚白垩世以来生烃停止导致石油的充注与运移逐渐减弱并在晚白垩世末期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33.
引言防灾教育与其他教育科学不同,是具有在灾害中保护社会这一明确目的的教育科学,是一种以解决社会赋予它的有关课题为目的方向的解决问题型的教育。这种教育因学科界限条件的不同,答案也各异,课桌上的学习是有限的,正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思考能力最为重要,在这方面与环境教  相似文献   
34.
用二进小波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二进小波变换对华北地区1300~1996年的强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并据此划分了不同的地震活动期。认为公元1300年之后,华北地区的强震存在两个平静期(1350~1450年、1700~1780年)和两个活跃期(1450~1700年、1780~1996年)。与以往华北强震的活动期划分方案进行比较,本文的结果在总体规律上与以前的研究差别不大,但在第三、第四地震活动期中活跃期起始界限的划分上比其它方法略有提前,而在平静期的划分上相对较短。文中采用32a尺度的小波分析信号进行分析,既考虑了较大尺度上地震的活动特征,同时少量的地震缺失对地震活动期划分的结果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36.
利用陕西省的历史地震记录,对关中盆地的历史地震时序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关中盆地具有约570年平静期和240年活动期交替出现的规律,现在正处于第三平衡期。对1481-1720年第三活动期的历史地震分析表明,存在着地震丛集性规律,每个次级活动期历时约6年,次级活动期具有前震能量逐渐加强与余震能量减弱的能量释放规律,也具有大震活动期之前低能量释放的能量积聚规律。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对华北、南北地震带等大范围内20多个(总共约40个)主要水化学(水氡)观测点近20年连续变化曲线的分析,发现1966-1976年地震活动高潮期均呈现趋势性高值异常,突变异常比较普遍。1977-1985年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则呈现平稳的正常值变化,只是在局部地区的个别测点出现短趋势异常或突变异常。由此认为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大范围水化学异常场,这是预报连发性大震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8.
王季达  王公达 《内陆地震》1994,8(3):211-220
以YB1E-25型叶片泵为例,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其定子在瞬态和排油压力变化情况下定子弹性变形在不同区域值的大小,从而摸清了定子弹性变形对泵的压力脉动,振动传递方式及噪声等性能的影响为叶片泵逐步推向高压化时的定子及其它部分的设计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吸取唐山大地震的教训首先要加强抗震工作。1976年唐山地震是当时河北凹陷地震带处在活动期的加速释放阶段产物。近期印尼弧形地震带的强震频繁,地震资料表明,该带的浅源地震也正处在活动期的应变能加速释放阶段。根据前震活动对强震作短临预测既已获得突破,有待在世界范围内再见成功震例。地震前兆研究需在争辩中深入。  相似文献   
4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与断裂发育特征、断裂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利用高精度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高邮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活动期次进行研究,划分断裂系统,并分析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高邮凹陷主要发育晚白垩世—古新世伸展断裂系统、始新统戴南组沉积期伸展断裂系统、始新统三垛组沉积期张扭断裂系统和长期活动断裂系统等4类断裂系统。晚白垩世—古新世,在NW—SE向伸展应力场下发生分散变形,形成NEE—NE向伸展断裂;始新统戴南组沉积期在NW—SE向伸展应力场下发生集中变形,形成NE向伸展断裂;始新统三垛组沉积期在近S—N向伸展应力影响下发生张扭变形,形成近EW向张扭断裂。长期活动断裂系统垂向输导油气,晚白垩世—古新世伸展断裂系统和始新统戴南组沉积期伸展断裂系统侧向封堵油气,始新统三垛组沉积期张扭断裂系统破坏原生油藏,使油气发生逸散。深凹带内长期活动断裂上盘的滚动背斜圈闭和横向背斜,断阶带在长期活动断裂分段点间断层下盘的断块圈闭,以及斜坡带内东部斜坡的掀斜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