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0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189篇
大气科学   846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605篇
海洋学   4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21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更新世晚期,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井深46m以下的沉积物内,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 Cyprideis torosa-Ilyocypris inermis组合,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46m~10m,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25ka~10ka B.P)沉积,当时气候极端干冷,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playa),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生物化石罕见,几近绝迹。平均4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地区,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介形类Candona neglecta-Candoniella lactea组合,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水体较咸,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 inflata所替代,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92.
川藏公路龙胆溪1#滑坡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燕 《山地学报》2003,21(6):731-735
特大型滑坡如同其它事物一样经历着从发育、成长到灭亡以致循环往复的演变过程。本文从代表性的川藏公路龙胆溪特大型滑坡的发育机理研究出发,分别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工程结构与滑坡的相互作用分析、大规模立体原位测试等多种手段,模拟、数据展现和结构调控了该滑坡的发育演变过程。为藏区的减灾环保和我国西部建设的发展作一些科学的储备。  相似文献   
993.
在沙尘源区,大气气溶胶粒子主要是地面沙尘来源,沙尘暴发生时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大增,浓度峰值向粗粒径范围移动;在沙尘沉降区日本,当浮尘期时气溶胶粒子有地面沙尘和工业排放物两个来源,形成双峰型分布,当非浮尘期时气溶胶粒子主要以工业排放来源为主,在<2.1 um细粒径范围形成一个峰值.水溶性成分也不相同,沙尘源区粒子以Ca2+、SO42-、Na+、Cl-等沙尘来源离子为主,在3.3~4.7 um形成浓度峰值;沙尘沉降区以NH4+、SO42-、NO3-等工业来源离子为主,在0.65~1.01 um形成峰值.在日本即使是当浮尘时期,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浓度也远远比不上沙尘源区沙尘暴发生时的大气气溶胶浓度.这说明能够到达日本沉降区的气溶胶粒子只是沙尘源区大气气溶胶中的很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翟盘茂  李晓燕 《地理学报》2003,58(Z1):125-131
利用1954~2000年全国700多个测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特别着重分析了大风、降水等气象要素对沙尘天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的沙尘天气受到多种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西部沙尘多发区的沙尘天气频数受气象条件影响最为显著;风速、湿度在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中影响最大,降水在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中影响最大.上一年夏季的降水对春季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现状,特征,其空间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区域差异状况,并对其现状空间格局及空间增长格局进行了等级层次划分,确定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与研究的重点地域空间,并分析了其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酒泉地区敦煌、酒泉两气象站 1937~ 2 0 0 1年气温、降水资料 ,分析了酒泉地区气候演变趋势和气候突变期 ,为该区气候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甘肃沙尘天气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章利用1959-2000年甘肃28个代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甘肃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分布特征、季节文化和增减与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和厄尔尼诺有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近42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99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蚀余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贵勇  哈斯 《第四纪研究》2002,22(3):294-294
我国贺兰山以东的沙漠多以流动沙丘为主,但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在年降水量不足150mm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则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因而研究这一沙漠的“准稳定态”,对我国沙漠理论的研究和风沙灾害治理、土地沙漠化防治均有重要意义。据笔者近年对该沙漠的考察,在沙漠中部及其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已不足100mm,沙丘的植被盖度一般在20%以下,局部盖度小于10%,如以植被盖度划分的沙丘类型,这些沙丘属于半固定和半流动沙丘。这些沙丘的单体为两侧近对称的宽缓波峰,脊部和丘顶圆滑而坡度不大,显示沙丘表面现代地貌过程微弱。沙丘表层砂粒平均粒径由南向北渐粗。在沙漠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999.
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岱海近500年沉积物的孢粉,介形类和地球化学记录表现了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全球性小冰期气候波动明显而快速的响应,孢粉量的下降,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高Rb/Sr比值)以及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的繁盛反映了小冰期最盛期岱海地区以干旱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及其造成的高矿化度湖水,其中,介形类丰度及种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最迅速,植被生长的调节则要缓慢一些,内陆湖泊流域植被的衰弱与干旱环境下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以及风尘作用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