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毛乌素沙区风沙土机械组成及含水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张国盛  王林和 《中国沙漠》1999,19(2):145-150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毛乌素沙区0~100cm层内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臭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风沙土的含水率和机械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流动风沙土的含水率较稳定,年平均值在3.0%左右;油蒿、臭柏、沙泖和樟子松下的固定、半固定风沙土含水率变化较大,年平均值为1%~2%。风沙土含水率主要受降雨、植物蒸腾和土面蒸发的影响,其垂直分布可分为0~10cm的干沙层和10~100cm的活跃层;季节变化表现为4~6月和9~11月的失水期、7~8月的降水补给期、翌年4月以前的冻结滞水期。  相似文献   
72.
张秀伏 《中国沙漠》1999,19(1):91-93
通过对中国沙区厚壁荠属PachypterygiumBunge、四棱荠属GoldbachiaDC.、菘蓝属IsatisL.和独行菜属LepidiumL.植物的研究,认为《中国沙漠植物志》收录的密花厚壁荠PachypterygiumdensiflorumBunge和多茎厚壁荠P.multicaule(Kar.etKir.)Bunge实为一种植物;短梗四棱荠Goldbachialaevigata(M.B.)DC.var.ikonnikovi(Vass.)KuanetY.C.Ma应合并到正种四棱荠G.laevigata(M.B.)DC.中;毛三肋菘蓝IsatiscostataC.A.Meyvar.lasiocarpa(Ledeb.)N.Busch应改为毛果菘蓝I.tinctoriaL.var.Praecox(Kit.)Koch.;头花独行菜LepidiumcapitatumHook.f.etThoms.中国沙区无分布。  相似文献   
73.
榆林沙区踏郎、花棒飞机播种的适宜播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招寿 《中国沙漠》1984,4(3):45-50
播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与起沙风的密切配合,以培植抗风蚀的壮苗。在5月,东南风与西北风交替出现较多,有利于种子覆沙。6月开始,起沙风的频率明显下降,不利于种子覆沙。20毫米左右的连续降水对覆沙种子发芽出苗极为有利,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以后。然而,7月上、中旬降水后长出的植株,仍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性;7月下旬降水后长出的植株,抗风蚀性大大减弱。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提出踏郎、花棒的飞播日期从5月上旬到6月上旬,尤以5月中、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74.
榆林沙区飞播试验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项试验于1974-1981年,在陕西省榆林地区流沙地上进行。本文就飞播固沙植物种选择、飞播种子处理技术、植物群体固沙的原理及飞播量的计算,飞播立地条件的选择,鼠、兔、虫、病害的防治,飞播造林的投资及效益估算等项技术予以了较深入地探讨,为推广榆林飞播治沙的经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黄河中游粗泥沙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形成的最重要组成物质,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根本之策。笔者采用从大尺度向小尺度梯度分析、生态问题识别诊断与综合评判等方法,确定了陕西省榆林市北部7个黄河一级支流区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并在识别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生态问题及其之间关联性、紧迫度、优先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榆林黄河中游粗沙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对策。即围绕2个核心目标、3个关键问题,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保护修复单元,提出布局7类工程和29个子项目,构建“1廊2带3区多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达到提升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韧性,实现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缓解拦沙坝、水库和“地上悬河”泥沙淤积压力的目标。研究成果对于保障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基于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CN05.1)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Theil-Sen Median方法以及偏相关分析,研究了内蒙古西部沙区50年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21年植被响应。结果表明:1969-2018年内蒙古西部沙区气温以0.447℃?(10a)-1的倾向率显著增加,发生一次显著突变。降水以4.533mm?(10a)-1的倾向率增加,发生3次突变。巴彦淖尔和鄂尔多斯东南部气温降水变化突出,空间异质性明显;1998-2018年内蒙古西部沙区NDVI整体以0.0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巴彦淖尔南部、鄂尔多斯以及阿拉善东南部增加最为显著;1998-2018年生长季NDVI与降水气温均呈正相关,降水对其影响大于气温,内蒙古西部沙区整体上呈暖湿趋势,且植被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