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8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1061篇
测绘学   316篇
大气科学   1986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1124篇
海洋学   544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液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通过对不同粘粒含量的南京粉细砂进行液化试验,分析其试验结果发现:对于粘粒含量ρc=5%、10%和15%三种情况,在均压固结情况下,当南京粉细砂达到初始液化时,采用变形标准和孔压标准是一致的;而偏压固结时,只能采用变形标准作为南京粉细砂达到初始液化的标准,此时振动孔压仅达到围压的50%-70%。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的抗液化强度影响很大,随粘粒含量增加,在不同固结比时,其抗液化强度并不是单调变化,而是在粘粒含量ρc=10%左右处于一个低谷,其抗液化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2.
海口美兰机场一次雷雨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东  陈涛锋 《广西气象》2003,24(1):11-14,57
利用GMS—5红外逐时Tbb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分析2002年海口美兰机场一次雷雨天气产生的云图特征和相应大尺度环境场特征。认为该强对流天气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该中尺度对流系统是在合适的西风槽前的大尺度环境场背景下,在有利的水汽场、涡度场、散度场中发展起来的。它单独起源于海南岛中部陆地上空,其生命史约为11小时。  相似文献   
103.
104.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5.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郑新江  李献洲 《高原气象》1997,16(3):274-281
使用GMS-5的6.7μm水汽图、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输送过程,总结出中、高层水汽输送的三种环流型特征(脊东型、脊西型和反相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大布苏湖沉积剖面碳酸盐含量氧同位素特征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大布苏湖沉积剖面碳酸盐含量和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湖区15000年以来经历了多期冷湿与暖干气候旋回,大约距今6700年左右,气候变干并进入稳定的温暖时期,湖水逐渐高度浓缩,形成了现今的盐碱湖。  相似文献   
107.
李成才 《气象科技》1997,(3):22-28,21
文章说明了利用GPS接收机的布风观测结果来解算积水分叫量的简单方法,采用标准的空间测地方法了对流层大气(电中怀)的中性天顶延迟,通过地面气压的观测量来计算其中的静力延迟。从中性天顶延迟中减去静力延迟得到湿项延迟,用其来估算水汽一。通过将远距离的GPS全球跟踪观测站 GPS观测网来一同分析,解算出天顶中性延迟的绝对值。这一方法去了观测网内水汽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纯GPS”测水汽的G  相似文献   
108.
文章根据“夏季季风试验”国际计划期间所获得的高空观测资料,得出了中国和东南亚上空夏季季风及其各个阶段的大气水汽交换基本特征的时空规律。所得结果对于完成东南亚水份平衡计算和建立水份平衡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冯霞  程麟生 《气象》1997,23(3):8-14
1993年5月4—6日(“93.5”)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黑风暴”。为了诊断这次黑风暴发展期的热量和水汽收支,使用了具有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km细网络的MM4对该例控制模拟的输出资料和热量与水汽收支方程。对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诊断结果指出,Q1的垂直积分在黑风暴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呈现一条显著的加热带和冷却带。在黑风暴区,Q1和Q2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揭示,黑风暴的Q1加热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的上部,而其中部加热主要出现在发展初期;与Q1相应,Q2在低空和中空分别发生明显的增湿变冷和变干加热。这些结果不仅与因黑风暴过程而观测到的强剧强降温率一致,而且也为改进和发展用于模拟和预报黑风暴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和东南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输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科技》1997,(3):61-64,F003,F004
文章根据“夏季季风试验”国际计划期间所获得的高空观测资料,得出了 东南亚上空夏季季风及其各个阶段的大气水汽交换基本特征的时空规律。所得结果对于完成东南亚水份平衡计算和建立水份平衡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