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3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1025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1199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44篇
自然地理   167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探地雷达(GPR)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采用了探地雷达(GPR)研究海岸带沙体的结构、展布和沉积序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和有限的露头资料对比以及对反射波形态、结构的研究,确定了海滩脊、海岸沙丘的反射特征以及潜水面的位置。雷达图像显示五龙港古海滩脊由亚水平、不连续、高振幅和透镜状反射波组成;木兰头海岸沙丘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短的、陡倾斜反射可能代表未受扰动的海岸风成沙的前积层。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是一种可靠、快速和经济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砂砾质海岸可产生高质量、高分辨率和连续的反射剖面,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2.
刘菁华  王祝文 《中国地质》2005,32(1):162-167
由于浅覆盖区的特殊地貌,给区域地质填图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依据不同岩性的磁化率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讨论了不同填图单元地面磁法测量与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曲线关系。通过实测剖面的分析,得到大兴安岭火成岩区不同填图单元磁测异常曲线与放射性异常曲线的相关关系,从而用来快速确定浅覆盖区下填图单元边界,以减少槽探工程,减轻地质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43.
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研究了浅覆盖区土壤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指出浅覆盖区残积型土壤主要造岩元素组合继承了基岩元素组合特征;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再分配和迁移使土壤中大多数元素(氧化物)含量产生明显的“均一化”。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4.
郭健 《地下水》2005,27(6):493-496
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平原区近十余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用水量的变化情况,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用SPOT-VGT数据制作中国2000年度土地覆盖数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土地覆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中心,准确而现势性强的土地覆盖数据是科学研究、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等应用的基础资料。该研究作为欧盟联合研究中心2000年全球土地覆盖计划(GLC2000)的一部分,利用2000年的1km空间分辨率的SPOT-4VGTS10数据与DEM、积温和降水等通过AHP方法合成的自然因子数据,采用FAO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LCCS),通过非监督分类方法制作中国2000年的土地覆盖图。研究结果表明,在HANTS方法去云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分区,利用一年内每10天最大值合成的NDVI时间序列自然因子数据集可对除干旱区外大部分地区进行很好的分类,对干旱区则采用8月下旬的VGT原始数据取代NDVI数据参加分类,可达到较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46.
李开奇 《浙江气象》2005,26(Z1):38-42
CINRAD SA/SB基数据可以通过RPG回放获取产品数据,但RPG作为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时运行的组成部分,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人们开始尝试对基数据进行直接读取或格式转换等基本加工方式作为基础应用,为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提供雷达产品式的正确图文数据.本文通过对某些基础应用方法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基数据的读取和数据转换过程中已经丢失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丢失信息后的数据严重影响了雷达回波的正确分析.通过一个典型的基数据基础应用方法的例子,详细地分析了该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在具体应用中带来的实际影响,为正确地应用CINRADSA/SB基数据给出了一个符合体覆盖模型设计思想的基础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7.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I:初步模拟结果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化会导致降水与植被退化之间的正反馈,易使退化区不断向外扩展且退化难以恢复.而程度较轻的植被退化,退化与降水减少之间是一种负反馈,当人为压力减弱后,退化较易恢复,但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而北方草原植被增加使气候变得温和.但植树区外围的降水减少,易使新栽树林由外向内退化,说明目前的北方草原区气候似乎不支持在该地区出现大面积的森林.  相似文献   
48.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II: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并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 (如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 )的基础上 ,建立了裸露地表条件下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蒸腾计算模型 ,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 (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文章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 ,并对该研究区蒸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