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比较封育6年的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以及土壤特性,研究了家畜啃食对新疆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使用X2-test和U-test分析表明,围栏内外相比,植物种数(n=7.03)、半灌木种数(n=2.40)、草本植物种数(n=4.63)、植被盖度(35.77%)和生物量(144.19 g/m2)在围栏内显著增加,而植被密度在围栏外显著降低(87.93株/m2).灌木中,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显著增加(X2=4.63,p<0.05;z=2.56,p<0.05).小半灌木中,博乐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e)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显著高于围栏外(X2=13.08,p<0.01;Z=4.01,p<0.01).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密度在围栏内均显著升高,有3种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也同时明显高于围栏外.二年生草本植物沙生婆罗门参(Tragopogon sabulosus)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显著高于围栏外(X2=4.71,p<0.05;Z=2.51,p<0.05).4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围栏内外出现的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3种在围栏内外的密度也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灌木和半灌木衰败;多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几近绝迹;一年生植物所受影响则较小.土壤理化特性中,围栏内土壤水分显著低于围栏外(Z=2.65,p<0.01),HCO3、Cl-和速效K含量在围栏内外土壤中差异显著.作者建议在准噶尔荒漠建立一定数量和面积的永久性围栏以维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2.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通过样方调查,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4个样方共记录了种子植物109种,分属41科91属;2.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74个样方划分为8组,分属于8个群系,2个植被型;3.植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群落结构来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有下降的趋势(Simpson指数例外);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排序图反映了海拔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5.该地区海拔1 100~1 300 m的灌木状半常绿橿子栎(Quercus baro-nii)林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零散分布,是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落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特征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3.
对珠三角地区30种风水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标准地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698种,隶属于124个科399个属。说明该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是以樟科、茶科、桃金娘科、锦葵科、大戟科的植物为主。并在30种风水林类型植物群落全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和植被类型信息,进一步分析了风水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的参考价值,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可以借鉴的树种选择及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84.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滩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的统称。它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丰富的红树林树种、林缘植物、其它植物群落以及生活或栖息于此的其它海洋生物组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5.
86.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荒漠过渡带29个植被样地的调查资料,对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组成单一,天然植物20种,隶属12科18属。从多样性指数的数量特征来看,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17~0.830,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0.851~1.974;Menhinick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977~3.784,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17~8.496;JSW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719~0.908,JSI指数变化范围为0.729~0.949;植被盖度的变化范围在0.035~1.001之间。  相似文献   
87.
2012年夏季南海西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年8—9月在南海西北部海区的采样调查,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206种(包括变种及变形),隶属于4门55属,其中硅藻门40属114种,占总种数的55.3%;甲藻门10属86种,占总种数的41.7%。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6.67×104cells·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65.79×104cells·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0.88×104cells·m-3。优势种为伏氏海线藻 Thalassionema franenfeldii、翼根管藻 Rhizosolenia alata和菱形海线藻 Halassionema nizschioides。调查海区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67,高值区位于西沙群岛和调查区东部。对比分析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可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和种类多的区域,其水体营养盐含量也高,说明营养物质与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灌木植物,分别对其叶片的氮同位素和C、N、P、K、Ca、Mg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常见灌木叶片的δ~(15)N值为-5.86‰~-0.54‰,均值为-2.31‰;植物叶片的δ~(15)N值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显著(P0.05),但种间差异仅在灌丛群落中显著(P0.05);物种因素和群落类型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灌木叶片δ~(15)N值有显著影响(P=0.021,R~2=0.860);植物叶片δ~(15)N值与叶片K含量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叶片N含量之间并非正相关,这可能与喀斯特地区严酷的生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9.
The Mt. Beigu wetland, which has undergone periodical changes in water level, lies by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dominant plants are Phragmites communis, Phalaris arundinacea and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Mt. Beigu wetland, the authors measured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Phragmites communis, Phalaris arundinacea and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and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wetland soils with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lants on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spring/autumn)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wetland soil.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ms in Phalaris arundinacea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plant species in the same part. Secondary pollution of phosphorus in the wetland results mainly from Phalaris arundinacea. Phragmites com-munis effectively carries awa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wetland soil in the wet season. The capacity of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to remove nitrogen is lowest among the 3 species of plants. These findings offer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or the selection of time and depth for purging silt on the riverside wetland.  相似文献   
90.
沉水植物恢复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基质类型和物种丰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群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基质类型和物种丰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恢复技术研究提供基质筛选和物种配置的技术参数。研究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 Hara)、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ett)、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Planch.)H.St.John)4种沉水植物,根据物种丰度(1、2、3、4个物种)配置了11个物种组合,且选配了4种基质类型:无疏松层(a1、a2)和有疏松层(b1、b2),总计处理数为44(n=11×4)。测定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株高、最大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总根尖数、根分枝数、根交叉数、根冠比、根比表面积等14个生长及根系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沉水植物丰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株高、最大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