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735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台兴油田下第三系阜宁组(Ef3)下亚段测井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了台兴油田的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油气单元———各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f3下亚段主要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漫滩、河口砂坝以及席状砂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62.
通过重新采集大柳树坝址区主要平硐断层的断层物质,采用ESR测年方法,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程序,给出了这些断层物质年代测试结果,得出这些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均不属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63.
雷志远 《贵州地质》2007,24(2):114-117
通过对大竹坝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煤层厚度变化的规律。对井田勘查工作进行了分区,在同一井田内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勘查类型,选择主要的勘查区块进行了勘探,并按照论证的结论合理布设勘查工程间距,实现了以较小的经济投入获取较佳地质成果的勘查目标。其评价过程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在确定地质勘查类型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4.
廖友常 《贵州地质》2007,24(3):202-206
大竹坝井田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松坎复式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乐坪背斜南东翼,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45.61~71.53m,平均厚61.10m,含煤层(线)2~6层,全区可采煤层一层(C3),局部可采煤层二层(C2、C4)。C3煤层具有低挥发份、中灰、中高硫、高固定碳、高熔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可作工业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以及民用等。井田以含煤地层相对较薄,可采煤层少,煤层厚度小,含煤率低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65.
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长英质麻粒岩、镁铁质麻粒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了下地壳及壳幔过渡带组成具有高度化学不均一性。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的差异表明捕虏体成因复杂。MgO与不相容元素无或仅有很弱的相关性,与相容元素的相关性则相对较明显。这些特征反映了下地壳及壳幔过渡带存在较强和多元的混合作用。捕虏体的加权平均值比基于麻粒岩地体资料估算的下地壳平均组成偏基性,揭示了二者可能的成因差异。  相似文献   
66.
拱坝坝肩三维稳定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随机块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拱坝坝肩三维稳定可靠度分析的计算模型,推导了用全概率法分析其可靠度的基本公式,研制的电算程序用于实际工程,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7.
东川稀矿山式铁铜矿床与奥林匹克坝式铜、铀、金、稀土矿床对比研究表明,有其相似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某些相近的成矿特征,但在某些成矿条件和矿化特征上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某些地质构造环境有利,稀矿山式铜多金属矿发育的地区,提出寻找类似奥林匹克坝式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同时也应该注意稀矿山式铁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68.
杜国平  曹建辉 《地下水》1998,20(4):172-177
文章以黑洞湾水库左坝绕坝为例,介绍了利用天然渗流中的湿度,电导以及同位素示踪;定性,定量的测量和分析大坝的渗漏路径的技术和方法,并为水库渗漏的正确处理和治理途径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69.
王跃刚  陈明哲 《地下水》1998,20(4):178-179,143
1概述秦岭电厂低洼地改造工程排(回)水泵站位于三门峡库区华阴管理范围之内,属渭河一级阶地。原地形平坦,渭河一支流(罗夫河)从其北侧由西向东流过,仅一堤之隔,现经秦岭电厂二期灰场贮灰运行已改变了原有的地形。秦电二期灰场位于泵站西南侧,占地近1万m’,贮灰面高出  相似文献   
70.
王高强 《湖南地质》1998,17(2):119-122
湘乡桃林水库左坝肩的渗漏,是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等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其岩强风化带、崩塌岩块的松散堆积体为主要渗漏带,并提出了该水库的主要渗漏途径及其治理方案。治理后,经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检验、止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