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月30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组由挂钩办副主任王文中带队一行4人到新泰市,对2012年度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项目进行验收。泰安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伊廷禄,新泰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太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市委农工办主任宋炳华等领导陪同。该次验收是对先期完工的小协居委会砖厂、刘杜镇兴隆村砖厂、羊流镇王家林村采石厂、单家庄村建材厂等个地块,进  相似文献   
102.
今年以来,湖北省京山县国土资源局努力盘活土地存量,积极争取土地增量,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一是综合整治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京山县国土资源局抓住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工作机遇,摸清家底,  相似文献   
103.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文中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在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安全因素和区位因素的条件下,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择了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产生影响的8个主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计算出评价区域的综合评价分值,把整个评价区域的综合分值平均分为4个等份,以此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得出高度适建区、中度适建区、低度适建区和禁建区4个等级的区域面积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4.
《浙江地质》2012,(6):27-28
日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全面部署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土地整治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  相似文献   
105.
杨淑梅 《地球》2013,(11):68-69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国土资源部尝试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并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合理调整利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最有提高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全盟12个旗县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挖掘潜力新增建设用地13787.608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总面积10600公顷,节省和新增经费近10亿元;被自治区和国土部确定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先后投入近6亿元,露天矿排土场护坡绿化面积近9500公顷,矿区地面绿化面积1900公顷。  相似文献   
107.
近几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整合提升,砖瓦窑场废弃地复垦重组及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工作。三年来,全市已完成旧村改造449个,拆迁建筑面积达369万平方米,已建成居民还建楼374栋,面积157.08万平方米,鼾利用空闲宅基地70479宗。  相似文献   
108.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大别山腹地,南与湖北省北部接壤,土地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人均耕地1.8亩,素有“七川一水三分田”之称。全县建设用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农村居民点废弃宅基地、砖瓦窑和工矿废弃地闲置数量多、时间长,亟待整治,而迅猛发展的经济势头对用地需求很高,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09.
孟津县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取得累累硕果,使该项工作走在了洛阳市各县(市)的前面。截至5月底,三项整治工作已在孟津县40多个行政村全面展开,近3000户村民搬迁,动用火型机械1300余台次,出动劳动力近万人,完成土地复耕面积近6000亩。  相似文献   
110.
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在重构矿业城市生态系统,提升矿业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上作用关键。一方面,经过生态修复后的矿业废弃地是矿业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增量,另一方面,以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为导向的治理是破解当前矿业废弃地治理低效的有效途径。湖北省大冶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评价大冶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合矿业废弃地空间分布,评价其生态潜力,进而提出生态型、生活型和生产型3种矿业废弃地再生的改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大冶市生态基底良好,但是景观破碎化严重,连通性弱;(2)大部分矿业废弃地生态潜力较高,60%的矿业废弃地可以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3)30%的矿业废弃地适合生态型改造、52%的适合生活型改造、18%的适合生产型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