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4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亚洲水塔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冻土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道路勘察钻孔点以及前人所获得的多年冻土下界资料,回归得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下界统计模型,借助ArcGIS平台在DEM数据的支持下,模拟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具有良好的地带性规律,表现为随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哈拉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格局;祁连山区总面积约为16.90×104 km2,其中多年冻土面积约为8.03×104 km2,占总面积约47.51%。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之间存在着有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的过渡区,过渡区面积约1.43×104 km2,占总面积约8.46%。  相似文献   
42.
陈艺迪  陈萍 《贵州地质》2021,38(3):315-319
一些矿产资源勘探和核实报告常常采用所谓“富水系数法”来估算未来矿山开采的矿井涌水量,但该方法是否合理,一直是业内争议的问题。文章以有多年开采历史的煤矿山开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矿井涌水量与煤炭开采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矿井涌水量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矿山开采的延续,矿井涌水量与煤炭资源的开采量之间并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从而得出采用所谓“富水系数法”来估算基岩山区矿山未来开采的矿井涌水量是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44.
芦涛  邓冰 《气象知识》2019,(3):69-71
本溪市地处辽宁中东部山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城市,属北半球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自然条件过渡性强,气候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基本类型占全国全部类型的54%,是我国北方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类型丰富的独特区域。  相似文献   
45.
山区年、月平均温度推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山区年、月平均温度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小地形温度订正值。该方法在福建省沙溪流域山区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揭示山区年、月平均温度空间分布的宏观与微观变化,效果满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6.
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江南台隆的雷公山区,出露地层为元古界下江群,分布岩石以板岩为主,地质构造以宽缓的褶皱占优势。岩石中节理十分发育,风化壳疏松深厚。风化壳下部密集的网状裂隙带强烈地吸收着大气降水,形成了一个埋藏极浅、储量丰富、动态稳定的潜水层,致使其上部土层侵蚀微弱而又常年处于湿润状态。加之地形破碎、土壤物理性能良好,从而导致了在同一气候带里杉木林的速生丰产,成为一种宜林宜杉程度极高的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47.
李禄增 《热带地理》1994,14(1):27-33
本文分析了广东山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提出山区工业发展要采取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市场型工业,尤其高新技术工业;既要立足理现有工业,加速改造挖潜,促其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又要选准项目,大胆投入,发展有造血功能的骨干企业并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48.
贡嘎山区在全新世初期(10000-7500aBP),气候渐暖,冰川后退,泥石流发生频次剧增;中期(7500-4000aBP),出现高温气候,冰川强烈后退,沉积物则以冰水河流相为主;晚期(<4000aBP),气候转冷,出现新冰期。嗣后,气候转暖,但有三次明显的冰进过程;400aBP前,气候再度转冷,出现小冰期。大量的泥石流点是出现在气候转暖、冰川退缩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49.
本文简要论述了北京市山区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着重分析了水,热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对山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与限制因素。在揭示山区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山区扶贫,加快山区建设步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等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0.
关于四川彭县“飞来峰”的新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彭县境内的“飞来峰”,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区,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赵亚曾教授首先发现和确定的,60年代,得到了四川地质局有关专家的进一步证实。自后就成为众多地质学家在研究和讨论该区地质构造时将其做为典型地质构造证据与模式,也是国内众多教课书引用的典型例子,从而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