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869篇
地质学   1343篇
海洋学   99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王玉宝  颜新荣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55-359
文章根据水库诱发地震机制,从库区附近活动断裂的应力状态,应力积累程度、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研究,从而论证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与最大震级,以及水库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及库坝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胡建中  潘永胜 《现代地质》2003,17(4):402-407
渣尔泰山群是华北地台北缘中元古代裂陷槽沉积,主要为一套遭受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根据岩性、岩相、相序和不整合界面的综合研究,对这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界面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Ⅰ型、Ⅱ型和暴露-淹没复合型(Ⅲ型)3种类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2个大层序和7个层序。总结了渣尔泰山群在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等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层序发育模式及其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沉积物供给、古地形等因素对层序形成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五里冲水库--治理和利用喀斯特溶洞的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聪  张鸿 《云南地质》2003,22(1):16-26
滇南蒙自五里冲水库,系充分利用盲谷地形、地下隐蔽喀斯特大厅、地下暗河等自然条件,扬长避短,通过明堵暗灌、高压灌浆、构建防渗帷募等特殊综合工程手段建造的无大坝型水库。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喀斯特十分发育,先后投入大量钻探、平硐及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量,采和合适的防漏、防渗工程。1996年竣工下闸蓄水后水位持续上升,达到设计要求,为蒙自工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条件,亦为在我国南方复杂喀斯特地区构建大、中型水库闯出新路。  相似文献   
54.
引言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和广西省隆林县交界处的红水河上游南盘江上,是红水河梯级电站的第一级。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8 m,总库容1.026×1010m3,最大蓄水高度154 m,水库回水长度14 km。为了获得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55.
56.
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利枢纽区三维渗流数值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防渗型式拟采用垂直砼防渗墙及帷幕灌浆方案。为了分析左岸不同长度防渗对水库渗漏量及坝基渗透稳定性的影响。对磨盘山水利枢纽区渗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左岸防渗长度的增大。渗漏量及下游渗流出口渗透比降基本呈线性趋势减小。当左岸防渗长度为200m时。渗漏量及各渗透比降均小于允许值,为推荐的渗控方案。  相似文献   
57.
平原水库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蓄水后水质发生变化的情况,结合平原水库工程管理和水源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阐述了生物净化水质的机理,提出了利用生物净化水质技术,通过对生物种群结构和生物量的科学调控,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既能充分利用营养资源,又可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理想效果,为地表饮水水源地的水质净化找到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防凌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向阳  李旭东  蔡彬 《冰川冻土》2003,25(Z2):241-244
黄河下游属于不稳定封冻河段, 凌情变化复杂, 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著称.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 凌情有很大程度减轻.但由于凌汛的发生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冰塞、冰坝难以预测, 加之河道持续淤积萎缩, 弯道和浮桥众多, 影响凌汛的热力因素无法控制等, 黄河下游防凌仍将是长期任务, 今后防凌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59.
山西省大型水库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大型水库1983年至1985年及1996年至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评价,表明67%的水库水质只要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可满足各类用水要求,其余33%污染较重的水库,其污染物质也十分单一。因此山西省大型水库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大型水库水质保护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