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213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48篇
自然地理   393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地理学科强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美术学科强调图像识读、审美创意。本次实践课在开展地理室外实践课的过程中引入跨学科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先从地理学科角度勘查辨别岩石,再从美术学科角度绘制表现岩石特征的地质素描图。本次实践课尝试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和美术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深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牛超 《地理教学》2023,(10):4-9
培养国民的国家认同是地理教育的应有之义。领土认同作为国家认同的基本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对领土的情感依附、对地理景观的体认以及对领土主权的维护。培养领土认同需要学生理解领土基本内涵,形成完整领土观念以及对领土生成归属感。中学地理开展领土认同教育,一是可以通过政治地理学视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领土内涵,二是可以通过自然审美视域引导学生形成领土认同的情感与理性,三是可以通过文化符号学视域引导学生互构领土认同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1992至2022年中有关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477篇核心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得出:(1)地理教学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回落后又出现增长趋势;(2)地理教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区域地理、地理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核心素养;(3)近30年地理教学发展趋于现代化和专业化,地理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方法多元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两点展望:加强地理教学研究机构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其认为有趣或需要的知识。情境教学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构建意义。本文以桂花产业为例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实现主动学习,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比较,从“课程内容”的结构变化、“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内容标准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进行解析:内容结构方面,课程内容从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并行的平行结构变为学科知识按“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线性结构,将形式更具体丰富的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活动串联其中,进一步凸显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的联系;教学实施方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做”“用”等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9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说明了“五育融合”的概念及内涵、“五育融合”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土壤”教学如何渗透“五育融合”。通过课程设计融“五育”、活动探究融“五育”、教学评价融“五育”等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五育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997.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要通过设计美育渗透课堂的教学活动,用地理知识的潜在“美”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本文以“认识校园植被,美化校园环境”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重点探析地理教学活动设计中美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表现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宗燕  翟红云  蒲海燕 《地理教学》2023,(1):19-22+14
与传统的“一课多境”教学模式相比,“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该教学模式具有设计精、处理透、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等特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有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将“探秘新疆‘三生三世’”作为情境主题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创设“今世——入干旱之境”“前世——溯干旱之因”“来世——解干旱之困”三个子情境,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串联成线,形成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整体性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999.
肖人弋  陶佳慧 《地理教学》2023,(1):40-44+35
随着“双新”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遵循“新课标”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线索与纽带,摒弃知识本位的复习方式,设计史地跨学科融合课程,改变地理和历史学科单元复习课的传统模式,创设真实情境,重组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加强知识的深化与迁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000.
徐健  彭黎  时群 《地理教学》2023,(1):57-59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文章依据戚勒和赫尔巴特提出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式教学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