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京市秦淮区实行"多校划片"的原秦淮区与实行"单校划片"的原白下区进行比较,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教育特征、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和税收特征等因素对不同区域住房价格的影响,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及SLM和SEM模型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秦淮区二手住房价格呈现空间负相关并且具有空间异质性;两区域小学教育质量和到小学的距离对房价的影响均不显著;"多校划片"区域中,初中教育质量对房价的影响显著,而在"单校划片"区域中,初中教育质量和到初中的距离对房价均存在显著影响;非教育特征因素对不同区域住房价格的影响不同,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部分显著,税收特征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南京城镇用地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时相夜间灯光影像无法直接对比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变目标进行不同年份不同卫星夜间灯光数据的校正方法。在系统校正多时相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提取城镇用地信息,并分析1992—2013年南京城镇扩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数据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年际夜间灯光影像之间的异常差异,提高不同年份数据间的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提取的4个样区城镇用地信息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为88.35%和0.56,能够准确反映区域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1992—2013年南京城镇经历先缓慢后快速的扩张过程,主城区在1992年城镇基础上往四周扩张,并沿长江及南北交通走廊发展。  相似文献   
33.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现失调态势,同时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4.
陈卉  甄峰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9):1167-1176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成为地理学与规划学等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选取南京市首个智慧平台落户社区——锁金社区为实证调研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探究信息通讯技术对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路径,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属性、个人ICT使用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社区满意度等。结果表明:老年人信息设备的拥有及使用越趋向多元化,其网络活动越频繁;受教育使用水平越高、使用互联网意愿更强烈的老年人其网络活动越频繁;信息通讯技术主要通过社交类网络活动促进老年人的家庭、邻里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社区满意度;与社区建成环境相比,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更大。因此,合理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加强老年人与家人、邻里等的联系强度,是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的一条可行路径。研究结果对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南京雨花石具有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对南京地区雨花石的来源,成因,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雨花石主要来源于古秦淮河流域及古滁河流域,是新生代的沉积砾石,在市场经济中,南京雨花石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矿产资源,南京地区雨花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美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6.
37.
郑和文  朱双  范淦清 《气象》1997,23(11):55-56
从旅游景点的特点出发,用天气观测事实,结合天气学原理,研制了既科学又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景点天气预报的制作技术。将邻近气象站的天然预报作为景点天然预报  相似文献   
38.
南京市强降水天气长期动态及变异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京市1951~2016年汛期(6~9月)各月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区强降水天气的长期动态及变异性规律。长期动态结果表明,近66年来南京市强降水天气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0.31次;不同规模强降水中,暴雨、大暴雨天气发生频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雨天气呈显著增加。多年(7a、10a、15a)月际排序值滑动标准差均通过置信度99%显著性检验,强降水天气变异性呈显著下降趋势;强降水天气汛期盛行月份趋于集中(7月),月间格局趋于稳定,与多年的月际排序值滑动标准差得出强降水天气变异性呈下降趋势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9.
城市建筑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高度对城市三维空间形态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对城市二维形态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城市三维起伏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研究较少,对城市上空利用程度及发展规律认识仍相对缺乏。本文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基于城市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将城市建筑抽象为三维点要素,运用点格局分析法研究城市建筑三维宏观特征及建筑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南京老城区建筑呈集聚分布,聚集性顺序是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多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除超高层建筑外,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的聚集程度,随着空间尺度先增后减,均在1.5 km尺度聚集性最大;显示1.5 km的街区单元应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最适宜单元。(2)南京老城区建筑高度空间分布表现为“三高一低”,即3个高值区(新模范马路、新街口和珠江路区域)和1个低值区(集庆门区域),它们与不同时期城市中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类型建筑与城市基准地价的相关分析显示,建筑高度的分布与城市基准地价呈现一定相关性。结果表明,点格局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分析城市建筑在平面及三维的空间格局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形态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
南京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作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南京为例,利用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等数据研究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表明,1985-2007年南京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增长,引致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年均增长率为3.14%。2001年后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建设用地呈加速扩展趋势。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沿长江和南北交通走廊轴向发展的特征。开发区和新城建设是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式。区、县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增加、全球化是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重要推手;经济的服务业化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对用地的需求,这种影响在城区更大;在分权化竞争中,都市区政府具有更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