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781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623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2032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392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国地质公园地质背景浅析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赵逊  赵汀 《地质通报》2003,22(8):620-630
2000年以来,中国基于自身丰富的地质遗产资源和保护经验,正式分2批命名了44家国家地质公园,其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背景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2.
刘家仁 《西北地质》2003,36(C00):224-228
本文论述了锈水的成因及危害,探讨了锈水的净化和锈水河、锈水田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3.
1 研究现状 喀尔力克铜金成矿带位于东天山地区喀尔力克山一带(图1).60年代以来,先后完成了1∶20万区调、1∶ 20万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90年代,国家305项目u,揭示和深化了带内大量铜矿点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类型的认识,提出夕卡岩型、斑岩型,尤其是斑岩型为区内的主要矿化类型.从而预示该带极有可能成为新疆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又一个重要成矿带. 2 主要地质特点 2.1 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喀尔力克晚古生代岛弧带内.出露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为主体及部分奥陶系.下泥盆统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中泥盆统—下石炭统为中酸性火山岩、碎…  相似文献   
74.
新疆赛里木湖一带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莉  卢全敏  康正文 《新疆地质》2003,21(3):371-372
赛里木铜、铅锌成矿带位于新疆西天山赛里木一带,隶属准噶尔-阿拉套构造成矿区的捷克利-赛马里木铅锌成矿带,是哈萨克斯坦著名的捷克利—大乌榭克铅、锌成矿带的东延部分.2000—2002年,在该区开展以铜、多金属为主的1∶5万化探普查和重点异常查证,不仅圈出一批有重要找矿价值的Cu、Pb、Zn化探异常,而且发现一批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铜、多金属矿产地.初步确认该成矿带具有寻找类似捷克利、大乌榭克等大型铜、铅、锌矿的巨大潜力. 1 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成矿带处于西天山褶皱带南准噶尔复背斜内,由北向南划分为别珍套艾修塔石隆起区、赛里木地块…  相似文献   
75.
祁彩梅 《地图》2003,(5):38-3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尤其是55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分布更有特点,全国2.1万多千米长的陆地边境线地区,基本上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64%。  相似文献   
76.
GPS-OEM在精准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中心开发的内置有GPS—OEM板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指出了GPS—OEM在精准农业领域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7.
中国的地质构造具有六大个性特征:(1)微陆块与其阐的造山带形成镶嵌结构;(2)微陆块和洲级板块一样走完了板块运动的全过程;(3)微陆块虽分散。但在构造活动中仍为一相对独立的地质单位;(4)地质演化具多旋回性;(5)海西期可能出现过一个海西地台;(6)喜马拉雅期中国构造一地貌以及深部结构构造梯级大分化。在地史演变中,无论是微陆块的裂解和漂移。还是经由其间之裂谷或小洋盆的消亡而次第粘结,都缺乏相对统一、量级较大的能量,其本身的动力量级远次于洲级板块。中国沉积盆地经历了从加里东到喜马拉雅多期次和互有交叉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根据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将中国沉积盆地的构造类型划分为六大类;以前寒武纪陆块为基底的多旋回构造联合体盆地;以海西地台为基底的多旋回盆地;以特提斯各微陆块为基底的被动陆缘构造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新近纪活动陆缘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78.
梁永平  时坚  张良  刘德深 《地球学报》2003,24(2):167-170
陕西渭北地处鄂尔多斯南缘,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碳酸盐岩,由于东西部所处地质背景不同,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特征以及对应的地下水赋存、运移、循环特性存在极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东、西部岩溶含水岩组的结构组合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深入对比,分析了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揭示了造成两地岩溶地下水赋存特性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9.
根据1961~2000年武威站雷暴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40年强雷暴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并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强雷暴天气发生的4种环流背景及4种主要天气条件,归纳总结出其短期预报着眼点,为雷暴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硫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11月~ 1999年 10月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站 (江西鹰潭 )农田小气候站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硫 (SO2 )、硫酸盐粒子 (SO2 -4)浓度采样和雨水样本收集 ,利用阻力模式和全年逐时气象资料计算 SO2 和 SO2 -4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干沉降通量 ,利用降水资料和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估计大气硫的湿沉降 ,从而定量研究大气硫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 SO2 和 SO2 -4干沉降速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 0 .373± 0 .170 cm· s-1(月均值 0 .16 1~ 0 .5 45 cm·s-1)、0 .198± 0 .12 3cm· s-1(月均值 0 .15 2~ 0 .2 6 9cm· s-1)。农田下垫面硫年总沉降量为 10 .3g· m-2 ,其中干沉降占总沉降的 83.3%。硫的干沉降又以 SO2 的干沉降为主 ,占年干沉降总量的 92 .2 %。大气硫沉降输入占农田生态系统输入总量的 90 %以上 ,是农田生态系统获取硫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