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7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292篇
大气科学   149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972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66篇
自然地理   143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用地转用审批对耕地保护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其中农用地转用审批是实现土地用途管制的关键.毋庸置疑,农用地转用审批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保护耕地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效果.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实践也充分证明,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2004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992.
以自然条件下大气-作物-土壤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广西干旱灾害特点,建立广西农业干旱评估模型。与广西历史农业旱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定量地对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逐日动态监测和灾中、灾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3.
水分盈亏指数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苏永秀  李政  吕厚荃 《气象科技》2008,36(5):592-595
从广西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干旱监测业务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综合考虑降雨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基于作物水分盈亏原理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农业干旱监测等级指标,并用该指标分析了1961~2004年广西双季稻、甘蔗生育期间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用自治区农业厅同期旱情资料对2004年广西春旱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验证.结果表明:水分盈亏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旱情,是一种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能运用于广西农业干旱监测业务,在每季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上得到的结果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日益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成为新阶段的难题。本文从耕地可持续利用视角提出粮食稳产、增产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1985—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以农业生态区为基本单元,采用比较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规律性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产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粮食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减产现象。(2)中国粮食产量主产区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向东北区、黄淮海区转移。(3)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呈现阶段性和区域性规律。例如,东北区、西北区粮食生产主要受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影响;黄淮海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主要受粮食单产影响。(4)中国各区耕地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耕地非持续问题,在西北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区域较严重。  相似文献   
995.
刘本城  房艳刚 《地理科学》2020,40(10):1720-1730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群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地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 2006—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种功能演变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康平、辽中和宽甸的“L型”连接线上;经济发展功能增强,增幅明显县域分布在本溪的市辖区;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增强明显县域包括大连、本溪的部分县域;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减幅明显县域主要是金州、双台子、兴隆台、昌图等区县;休闲与文化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辽中南城市群南部沿海区县。② 农业多功能演变受到稳定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共同影响,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向与强度不同。③ 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可划分为5种地域模式,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96.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地区分工、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以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粮食生产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农业功能变化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洞庭湖地区1997—2017年农业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7—2017年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显著:洞庭湖地区粮食生产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且中部地区增强明显;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呈减弱变化趋势,市辖区尤为明显;生态保育功能整体呈减弱趋势且变化幅度大,石门县、安化县等丘陵地区减弱明显,而洞庭湖中部平原区域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整体呈增强变化态势,石门县、桃江县等地区以及各市辖区旅游休闲功能大幅度提升。② 农业发展基础是农业功能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地区发展水平是农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生产环境质量是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基础因素;地区发展水平对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生产环境质量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农业功能时空的演变过程及结构受到多个因子共同影响,说明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7.
998.
基于GIS的垫江县3类空间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类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科学划定,是推进"多规合一"、编制空间规划、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支撑。以垫江县为例,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分析技术,从空间资源调查与梳理、空间需求分析与整合、3类空间统筹与划分的角度开展了垫江县3类空间划分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农用地转用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步骤。农用地转用其实质就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这无疑会使耕地总量减少,当然,这种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国家要建设,又没有更多的闲置土地,必然要占用一些耕地。但是,在农用地转用中,如何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使在必然减少过程中,能少减不多减,能不减少的坚决不减少,千方百计地做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000.
《浙江国土资源》2006,(1):14-15
2005年1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地质工作.会议认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工作,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