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2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329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109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新疆罗布泊罗4井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罗布泊罗4井沉积的地质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沉积物堆积期间的气候下部干凉,上部温干,植被属荒漠类型,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罗布泊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和世界上最为干燥的地区之一。为了探讨它的成因,恢复其地史时期的自然面貌,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罗4井的孢粉,现就孢粉分析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沙漠中几种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和碳同位素辨别力(Δ),以其作为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指示,研究了本区沙漠植物叶片或同化枝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生境和不同水分状况下δ13C值的差异,并比较研究了绿洲防护林树种及绿洲作物.结果表明: 梭梭和沙拐枣同化枝的δ13C值分别为-14.31‰和-14.82‰,Δ值在5‰~6‰之间; 柠条、泡泡刺、花棒和红沙叶片的δ13C值分别为-25.75‰、 -25.79‰、 -26.38‰和-28.05‰,Δ值在16‰~20‰之间.几种沙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大小的顺序为: 梭梭≈沙拐枣>柠条≈泡泡刺≈花棒>红沙.  相似文献   
993.
1 “绿桥系统”的提出 天山北麓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新世纪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已被列为新世纪自治区和兵团优先、重点开发的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新疆经济的总体发展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94.
整合陆地表面温度与植被指数信息进行地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植被指数(NDVI)的多时相或时序资料进行地表覆盖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随着陆地表面温度(LST)遥感反演精度的不断提高,将LST与NDVI结合起来进行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已成为可能。选择我国北方草地及其东南部毗邻的农牧交错带(farmingpastoralzone)为研究区。该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气候,经纬度范围为:35°~50°N,100°~125°E。  相似文献   
995.
长江口潮滩植物根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口滨岸潮滩芦苇与海三棱燕草根系、茎叶以及根际沉积物中Cu、Pb、Mn、Zn、Cr的含量分析发现,Cu、Pb、Zn、Cr在根系中的含量较高,而Mn在茎叶中的含量达到总量的55%以上。海三棱燕草比芦苇能更有效地累积重金属,两种植物根系。沉积物系统均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一般在冬季富集;芦苇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秋季较低,冬季富集,而海三棱蒲草根际沉积物中Cu、Pb、Mn均在秋季含量较高,Zn、Cr冬季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6.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100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这些地区开展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土壤水分测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中子水分仪和时城反射仪已成为常规测量仪器,新型仪器不断出现,总的趋势是仪器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壤水分有其时空变化规律,一方面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和水平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降水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的最重要因素,气温、太阳辐射等其它气象因子对土壤含水量也用一定影响。此外,坡向、坡度、坡位等地形因子以及土壤特性、地表植被、土地利用情况等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也有重要影响。总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是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是对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就我国而言,宜加强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促进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997.
罗辑 《山地学报》2003,21(4):511-512
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森林立地的气温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分布的不连续,林线就是森林分布的上线。温度与林线形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水分状况、地形、土壤养分及其它干扰因素也影响林线的形成[1~3]。对林线的认识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还是形成了许多相近的观点。从热带到极地,林线的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变化呈负相关,林线林木生长季的长短也与纬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在20°N、46°N和68°N,林线高度分别是海拔4000m(Orizaba)、2350m(Alps)和420m(NortherScandes),生长季分别有7~8个月、5个月左右和2~3个月。由于林线结构和功能特殊,引起了…  相似文献   
998.
植物特征与某滑坡坝形成时间和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植物生长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一定的生长情况,反映了其生活环境。在环境、生物、地质等学科,通过对植物种属、生长形态等分析,可以表明其生活环境的某些特征。在地质上,马刀树的存在是滑坡存在一个典型证据,生存时间较长的树,是其生活地区的活化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论证地质体的稳定性,在自然风景区和国家保护区,这种方法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本文通过对某一保护区的滑坡坝顶部生长的树木分析,确定其形成时间,这同其它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坝在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它同植物生长特征符合。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对其它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盐胁迫对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研究了盐胁迫对荒漠生物结皮中的先锋藻类———S.javanicum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S.javanicum对盐胁迫很敏感,在较低盐浓度时光合作用活性已很低;色素分析表明,盐胁迫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值影响较大,对Scytonemin色素则较小。从对数生长期开始,其胞外总糖、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EPS)和蛋白质浓度增高,并在稳定期和衰亡期达到最大。随盐浓度升高,盐胁迫显著抑制其生长,生物量产量下降,但单位生物量(μgChla)胞外聚合物各组份的产量增加,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更显著。胞内还原性糖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并在0.1mol·L-1时达最大;脯氨酸含量则呈V形变化。盐胁迫下胞外聚合物、胞内蔗糖、水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大量积累,改变了胞内外物质浓度,说明糖类通过改变其代谢方式,在渗透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研究方法很多 ,运用NOAAAVHRR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来提取和反演地面参数 ,进而准确估算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主要是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 ,即通过NPP与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A PAR)和植被将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转化为有机物的转化率 (ε)的关系来实现的。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PP =(FPAR×PAR)× [ε ×σT×σE×σS× (1-Ym)× (1-Yg)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 ,以 1990年每旬的 8km分辨率的NOAAAVHRR 1— 5通道的影像为数据源 ,对中国每旬的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估算 ,然后累加得出全年的NPP值。估算结果 :1990年我国陆地植被NPP总量为 6 13× 10 9t/a ,NPP最高值为 1812 9gC/m2 。就计算结果 ,对中国大陆植被NPP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遥感模型能够以面代点 ,比较真实地反映陆地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状况 ,与我国植被分布的地理规律性相符 ,这是其它统计模型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