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3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数字城市、"多规合一"、大数据建设推动下,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部门对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有强烈需求.然而,其行业特殊性导致行业部门所拥有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融合与交换,数据共享成本大.以不改变行业原有的数据规范,实现行业之间地理空间数据的及时有效共享与交换为目标,通过分析行业地理空间数据特征,提炼数据的关联特征,认知并结构化表达关联模式,利用建立的关联模式实现行业间地理空间数据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与交换.  相似文献   
92.
根据因地制宜的规划种植之理念,以GIS为技术平台,建立了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GRA),对天等县峰丛洼地区仍屯基地的六个样地火龙果的土宜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坡度较缓、山影量小、坡麓土层较厚的后山2(样地2)、边界山4(样地4)和狭岭6(样地6)为火龙果种植的极度适宜土地,而土层较薄、山影量大的边界山(样地3)适宜性最差,坡度偏大、其它条件均适宜的后山1(样地1)和山影量偏大、其它条件均适宜的狭岭5(样地5)介于中间,为高度适宜土地。在样地2、样地4和样地6中,由于样地2与火龙果种植环境条件的关联度大于样地4、样地6,所以其土宜条件更好,最适宜火龙果种植。在此基础上,把土宜评价的方法拓宽于石漠化治理的布局设计,在团乐、独山、小山等小流域的封山育林区选择出最适宜的地段进行了人工补植,补植树苗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且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93.
模糊综合评判在大水箐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宾川县大水箐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选用了7个评价因子对大水箐泥石流危险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在求解权重和隶属度中引入了灰色关联法和半梯形分布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李卫华 《地下水》2010,32(4):186-187,189
在水电工程投资方案优选的决策过程中,所依赖的信息是"部分完全的"或称"贫信息性",这正是多个方案优选决策的"灰色性"。投资方案的优选决策是一项复杂的、多项因素的工作,要考虑的目标很多,其评价因素和优选结论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针对多个投资方案的优选问题,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建立灰靶决策模型对投资方案进行优选,提高了优选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解决多目标方案决策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三江南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因此在该地区使用现代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研究三江南段地区银铅锌成矿机理、成矿地质背景以及数盒子法(Box-counting method)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关联维数来研究该地区银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借助G IS技术量测了13个银铅锌矿床之间的距离,用不同的标度r及其对应的关联函数C(r)得到一点对序列(r,C(r)),然后通过在平面坐标下作出(lnr,lnC(r))的散点图,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来估算关联维数,整体拟合得到的关联维数D=0.875;分段拟合得到的关联维数D1=0.184、D2=1.00。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南段地区的银铅锌矿床在空间上具有分形丛集分布的特征。依据本次研究,将该地区划分为三个银铅锌矿密集区,并就该地区找矿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也探讨了关联维数与盒子维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控制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主导因素,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选用突出矿井的15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运用3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预测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满足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要求。通过分析和计算安阳矿区煤层的开采深度、地质构造(尤其是断层)与突出危险程度关系密切,在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防治工作中可以作为首选指标来考虑。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缢蛏糖原磷酸化酶基因(Sc-GPH)与糖原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克隆获得Sc-GPH cDNA全长,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模式,并在Sc-GPH基因编码区筛选与糖原含量关联的SNP位点.结果表明,Sc-GPH cDNA全长为3963 bp,开放阅读框为2541 bp,编码84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显示,缢蛏与欧洲大扇贝、虾夷扇贝、长牡蛎等贝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哺乳类、甲壳类、昆虫类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PH在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量最高(p<0.01),推测与其糖原存储能力有关;不同月份的缢蛏外套膜和足中,Sc-GPH在8月表达量最高,而此时糖原含量较低,说明Sc-GPH的表达可能受缢蛏生殖周期的影响.以缢蛏"甬乐1号"群体为实验材料,在Sc-GPH基因编码区筛选到4个与糖原含量相关SNP位点,其中c.930T>C位点在台州野生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该位点为高糖原缢蛏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了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98.
徐洁  李琳 《地理研究》2023,(10):2796-2816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对后续技术演进、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是区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根本动力。技术关联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对技术非关联以及非技术因素的考察。基于2000—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772万条发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关联密度与技术非关联密度指标,结合地方政府政策规划文本,探究技术关联、技术非关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突破性技术发展。研究发现:(1) 2000—2018年中国突破性技术主导领域从生活资料、化学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演进为计算、测量、电气元件和电通信技术等新兴产业;空间维度上区域突破性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进北退”的演化特点。(2)技术关联和技术非关联对突破性技术发展具有技术周期的差异化影响。技术关联对突破性技术进入和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非关联仅对新技术进入有积极影响。(3)区域产业政策效果受目标产业技术关联性的影响。选择性产业政策虽能短期内开辟新的区域技术演进道路,但难以促进非潜在优势产业持续创新增长。随着目标产业与区域技术基础关联性提高,产业政策对突破性技术进入和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且上...  相似文献   
99.
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对于全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所辖城市2007—2019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刻画,并分别采用引力模型和均衡函数分析七大城市群间绿色发展的关联特征和城市群内部的均衡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序特征来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以2014年为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群所辖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低效率空间集聚现象。(3)从关联特征来看,不同城市群间绿色发展的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关联关系主要有单向溢出关联、双向溢出关联和无关联。(4)从均衡特征来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其均衡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各城市群在绿色发展效率和均衡度的关系上主要呈现低效率-高均衡度、低效率-低均衡度和高效率-低均衡度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0.
基于长三角数字经济企业股权关联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的演化特征,并通过QAP模型挖掘数字经济网络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10—2020年,长三角各类型数字经济网络呈现等级扩散和节点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网络投资格局整体上呈现投资净流入地区不断扩展的态势,且研究单元从以承接省内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承接省外投资为主。3)认知邻近、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差、二产比重差异、信息化设施差异以及前期网络基础对数字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制度邻近、三产比重差异、数字经济企业成立时间差、创新能力差距则对数字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呈现负向作用;地理距离不再成为制约数字经济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这反映数字经济对信息获取、知识创新与资源整合协作的强烈需求,及其对地理空间约束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