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5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66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2278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48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青海驼路沟钴矿成矿特征及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驼路沟钴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南复合拼贴带内,是国内少数独立钴矿床之一.赋存地层为奥陶-志留纪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层位、构造控矿特征显著,变形变质强烈,沿走向和倾向均有斜列和波状弯曲、膨大、缩小现象.矿床热液叠加成矿显著,表现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成矿后改造使矿段间差异性抬升和矿体侧伏明显,矿床成因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32.
甘肃东沟金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峻 《甘肃地质》2008,(4):45-50
东沟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位于关子镇-元家坪和娘娘坝-舒家坝两条韧性剪切带与天子山和磨扇沟花岗岩体的夹持区,金矿化严格受其次级近EW向断裂控制,后期断裂构造对矿体具一定破坏作用。矿石类型地表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向深部过渡为石英脉型,褐铁矿、黄铁矿、毒砂是主要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中基性火山岩、韧脆性断裂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三位一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近EW向断裂蚀变带及延伸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3.
河南银家沟岩浆脉动侵位多金属硫铁矿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灵宝市东南部的银家沟多金属硫铁矿床为一个含S、Fe、Mo、Au、Cu、Pb、Zn和Ag多种成矿元素的矿床.通过对与该矿床形成有关的岩体、构造、矿化和蚀变特征分析,结合已发表的同位素资料,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银家沟复式斑岩体演化有关.中-晚侏罗世时期,东秦岭发生了由北向南的逆掩推覆,造成地壳的加厚,导致陆壳重熔和幔源岩浆底侵,在银家沟地区先后形成了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相应的喷发角砾岩.伴随这些脉动式岩浆岩的侵位,形成了银家沟矽卡岩型磁铁矿-硫铁矿矿石、斑岩型钼矿-多金属硫化物矿和铅锌银矿;其中斑岩型钼矿化很可能形成于150~130 Ma.燕山晚期,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脉沿先存的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侵位,伴随岩脉的侵位,使得早期形成的硫铁矿、铅锌银矿石发生了活化,迁移到先存的裂隙、以及北东向或近东西向断裂带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4.
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是团结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条件,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矿脉的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金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在团结沟矿区外围张才沟矿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在该区深部控制了一个3m厚的金矿体。事实证明,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激电法在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日本每年都受到多种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洪水、滑坡、海啸和海岸侵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遭受了特大地震和台风的侵袭。1951年,日本成立了防灾研究所(DPRI),主要从事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灾害缓解的研究。从此,DPRI成为自然灾害学科研究的先导,还与日本的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学科研究。DPRI依托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灾害机理,确定减灾的综合方法,培养自然科学、工程学和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生。DPRI有5个研究部、6个研究中心和1个技术事务部。此外,日本西部还有15个实验室和观测站,负责开展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试验研究和野外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6.
地质条件在许多方面决定着特大城市继续发展的前景。近些年,莫斯科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在该地区地质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市区的现代地球力学、存在的古侵蚀切割和发育的危险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37.
花崖沟金矿床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群何家店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角砾状糜棱岩、破碎绿泥石千枚岩及砂质板岩。通过对花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8.
东北漫岗黑土区春季冻融期浅沟侵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浅沟侵蚀是东北漫岗黑土区农耕地上常见的水蚀类型,往往对坡耕地造成严重的破坏。2005年春季,通过对两个小流域浅沟侵蚀的调查测量,发现该区浅沟侵蚀相当严重,两流域分别形成浅沟14条、16条,浅沟总长度分别达3 269 m、2 146 m,浅沟密度分别为908 m/km2、766 m/km2,侵蚀深度分别为0.17 mm、0.16 mm,侵蚀模数分别达181.8 t/km2、173.6 t/km2。2005年春季两流域浅沟侵蚀期的径流深分别是6.8 mm、7.7 mm。分析表明,研究区在春季表层土壤解冻、地表裸露和存在季节性冻土层的条件下,春季融雪及强降水易造成强烈的浅沟侵蚀。在分布上,浅沟一般位于坡面的中下部,而且多发育在瓦背状坡面的集流水路上。另外,耕作措施对浅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40.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