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位于冈底斯造山带中段南缘,其南紧邻雅鲁藏布缝合带(IYS)和日喀则弧前盆地,北为谢通门始新世大岩基。通过对雄村矿区砂岩进行系统的镜下鉴定,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揭示雄村组砂岩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研究结果显示,雄村砂岩样品SiO_2含量53.27%~66.13%,平均含量58.27%,与古生代杂砂岩(66.1%)相近。Al_2O_3含量较高(14.53%~24.04%),平均20.12%,指示砂岩长石矿物较多且黏土化较强。综合微观特征,雄村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主量元素中特征氧化物组合Fe2O3+MgO(7.3%~17.6%)、TiO_2(0.68%~1.25%)、Al_2O_3/SiO_2(0.22%~0.45%)与大洋岛弧成因砂岩值相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上雄村砂岩相对亏损Ta、Nb、P、Ti及HREE等高场强元素而富集K、Rb、U、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具有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元素较平坦的右倾分布模式。特征微量元素Th(2.5×10~(-6))、Zr(114×10~(-6))、Hf(3.6×10~(-6))、Ce(27.95×10~(-6))、Ti(0.54×10~(-6))含量及Th/U(2.9)、Zr/Th(46)、La/Sc(0.72)、Th/Sc(0.11)比值表明雄村砂岩具有大洋岛弧成因性质,La-Th-Sc、Th-Sc-Zr/10、Th-Co-Zr/10等判别图解显示砂岩形成源区可能位于大洋岛弧环境。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后具有弱负Ce异常及正Eu异常,指示砂岩受海水及深部热液双重影响,同样与大洋岛弧环境页岩标准化后特征相似。Co/Th-La/Sc和La/Th-Hf图解表明雄村砂岩物源区为长英质中酸性火山岩源区和安山质火山弧源区,结合他人对砂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研究,认为雄村矿区砂岩没有早于晚三叠世的碎屑锆石,具有岛弧火山岩源区特点。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雄村矿集区I号铜金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矿斑岩-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赋矿凝灰岩以及不含矿斑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三类岩石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与岛弧火山岩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g#值介于38~78(平均44),高钾、富铝,TiO2含量较低,相对富集LREE、LILE,亏损HREE、HFS,缺少Eu异常。结合雄村矿区I号矿体的成岩成矿时代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I号矿体的成岩成矿事件应该发生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而形成的岛弧环境,火山/侵入岩可能是俯冲带的新特提斯洋壳释放出的流体交代楔形地幔区的EMI型富集地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3.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发育区域性的火山岩建造,火山岩岩性以中基性为主,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同时发育少量酸性的流纹岩,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样品全碱(Na_2O+K_2O=2.99%~8.07%)和TiO_2(0.30%~2.57%)含量较高,K_2O含量(0.13%~3.29%)较低,稀土元素含量(∑REE)中等。球粒标准化的REE配分表现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La/Yb)_N=2.47~7.45)、轻重稀土分异的特征,部分样品的Eu和大部分样品的Ce显示轻微的负异常(δEu=0.543~1.088,δCe=0.787~0.987)。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的特征,大部分样品(Rb/Yb)_N均远大于1。这些特征结合元素相关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准噶尔盆地石炭纪火山岩是原始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后的产物,以板内大陆环境为主,兼具有部分岛弧特征,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特征是碰撞前混染弧组分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4.
Individual grains of zircon from the Archean Kostomuksha, North Karelian and Matkalakhta greenstone belts, which are situated respectively in western, northern and eastern Karelia, are studied using the ion microprobe SHRIMP II. As a result, the oldest 207Pb/206Pb ages of 3151 ± 4.6 and 3329 ± 16 Ma are first determined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northern and eastern Karelia. The 207Pb/206Pb ages estimated for two subsequent metamorphic events of Archean Eon in eastern Karelia correspond to 3.25 and 3.17–3.10 Ga. The age value of 2711 ± 9.6 Ma is determined for silicic volcano-plutonic complex and quartz stockwork in northern Karelia and the date 2821 ± 15 Ma for magmatic rocks of eastern Karelia. Silicic volcanics from an oceanic plateau section in the Kostomuksha belt are dated at 2791.7 ± 6.1 Ma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Archean of Fennoscandia. The oldest detrital zircons from siliciclastic metasediments determine the stabilization time of Archean continental nuclei in East Fennoscandia.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greenstone belts is exemplified in the Karelian craton by the Matkalakhta and Kostomuksha structures comprising rock associations less than 2.82 Ga old, mafic rocks of the Kontokki Group included.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se belts corresponds to geodynamic mesocycle 90–110 Ma long and to the Archean global epoch of metallogeny,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origin of most valuable deposits of base and precious metals.  相似文献   
105.
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讨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的火成岩组合:(1)洋中脊扩张,(2)洋岛,(3)岛弧,(4)MORS型和SSZ型蛇绿岩,(5)活动大陆边缘弧,(6)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成岩弧的组成极性,(7)大陆碰撞,(8)大陆裂谷,(9)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等环境的火成岩组合。强调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参数坐标定义的拉斑玄武岩系列(TH),钙碱性系列(CA)和碱性系列(A)等学术含义的差别,指出不要因为在语言书写上的相同混淆了它们在学术含义上的差别,而造成有关构造环境识别的误解。探讨了识别洋中脊扩张型(MORS)和洋俯冲带上面(SSZ)蛇绿岩(套)在火成岩组合上的差别。基于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提出定义高镁安山岩(HMA)时,对应于w(SiO2)的w(MgO)的最低值(表2)。讨论了镁安山岩—英安岩(MAD)和埃达克岩(adakite)的术语,建议采用Kay(1978)的镁安山岩—英安岩来定义(而不是用adakite来定义)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产生的岩浆,认为具高Sr/Y,低FeO/MgO,高MgO,高Ni,Cr的镁安山岩—英安岩才能满足板片熔浆(slab-melt)特征的要求,而不是只强调高Sr/Y这个指标。根据有关大陆碰撞造山的不同分类方案及其术语的确切含义,强调了后造山与大陆裂谷环境的A型/r的识别在于前者与CA/r共生,后者则无CA/r共生,A与CA的学术含义是Peacock钙碱指数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6.
刘永青 《江苏地质》2002,26(3):177-179
通过工程实例,解剖了对极破碎岩的认识过程,说明了解拟建场地的地质背景对正确判断岩土层性质和地基承载力大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勉略结合带五里坝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里坝火山岩位于扬子与秦岭微板块的分界断裂:巴山弧两河—饶峰—石泉—高川蛇绿构造混杂带内,岩石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亚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英安流纹岩组成。基性岩和酸性岩均具有显著的Nb、Ta亏损,玄武岩的Th/Yb-Ta/Yb和Ti/Zr-Ti/Y不活动痕量元素组合特征指示这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特殊的洋内岛弧弧内裂陷的大地构造环境。五里坝火山岩应是勉略洋盆在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发育期间洋壳俯冲及裂陷的岩浆作用产物。它可能是勉略缝合带在巴山弧地区出露的重要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8.
广东沿海新构造运动的大陆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和平 《华南地震》2002,22(3):11-19
广东沿海新构造运动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了受周边板块运动影响外,还受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历史和壳幔深部结构制约。该区新构造应力场变化为:晚第三纪,陆缘裂陷盆地区为SSE为拉张,粤东、粤中沿海陆地局部为近SN向挤压;上新世晚期至今,为NWW-SEE向挤压。燕山晚期以来沿海地区“华夏山系”的造山后拉伸塌陷和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地壳张裂,软流圈上涌,对广东沿海的新构造运动重要的控制作用。此外,广东沿海上地幔的高热状态和地壳内部的流变分层结构,是该区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发生的重要的深部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及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约500件岩石化学、120件微量元素和135件稀土元素样品数据。熊耳群、大红口组火山岩属B类的地壳混染型,为大陆裂谷环境;宽坪群、秦岭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的幔源型,为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角斑岩建造属C+A、C类的壳幔混合型,为海盆环境。  相似文献   
110.
张双全  朱勤文 《现代地质》1995,9(4):391-401
孟连晚古生代火山岩可分为3类,即略亏损-略富集火山岩类、中等富集火山岩类和强富集火山岩类。地球化学及岩石组合特征表明本区火山岩可归入3个构造岩浆组合,即与NMORB相比略富集的洋脊玄武岩型、富集洋脊玄武岩(P-MORB)与洋岛拉斑玄武岩(OITB)过渡型及洋岛碱性玄武岩(OIA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