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4篇
  免费   855篇
  国内免费   717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987篇
海洋学   319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61.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 W/m.K,平均为0.96 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 mW/m2,平均达到95 mW/m2。分析表明测量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在西沙海槽的地热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区仍具有高热流特征,推测高热流特征可能与本区高热背景、莫霍面埋深较浅、断裂发育、晚期岩浆活动和基底起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62.
文中阐述了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引入资产管理的设计理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资产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和海洋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从涉海单位(从事海洋事业的单位,以下同)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出发,探讨了海洋仪器设备条码管理解决方案,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3.
在利用ICP-AES分析南海高钙沉积物中的常微量元素时,钙、镁常常干扰其它元素测试。通过采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扣除背景值、谱线干扰校正和基体匹配的步骤,消除了元素干扰和钙、镁基体效应,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通过对南海沉积物样品的大量实验和国家一级标准样验证,建立了适宜高钙海洋沉积物元素含量的ICP-AES测试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1.55~271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4.54%(n=6)。  相似文献   
64.
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的方法,从海岸和海底地貌、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围海工程促进了海滩的淤浅,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使得泉州湾内湾水质恶化;其最终后果为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5.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纲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质调查基础性与公益性战略部署的依托。根据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数据结构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适合采取基于Web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在数据构成上亦分为区域海洋地质调查原始资料与成果资料,其中元数据库的建设对数据库的应用非常重要,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了解数据的存在性、适宜性、有效性等,确定数据的使用方法,因此,元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国际已经普遍认可的ISO/TC211发布的ISO19115空间元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66.
科考船定点作业时会受到海洋风、涌、浪、流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原位测量精度下降,甚至影响作业安全。动力定位系统 (DP) 具有自动定位功能,能够抵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实现科考船高精度定点控位。 单波束测深仪不仅可以测量水深,也可反映水下设备深度信息,可以起到辅助监控水下设备功能。本文在介绍定点作业施工现状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 DP 系统与单波束测深仪工作原理,以“向阳红 01”船为载体,在定点作业时开启 DP 系统与单波束测深仪,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科考船定点作业工作效率、原位测量精度并保障作业安全,可为其他科考船定点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通过研究区5个钻孔松散沉积岩心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获知布容与松山极性带的界线,南黄海和陆区北部位于80.0—99.5m。陆区的南部此界线于270.4m深处。松山和高斯极性带的界线,海区未揭露到,其沉积起始时间都小于1.7Ma。而陆区的南、北部分别位于117m和328.2m。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带的界线,陆区北部为140m,而南部区为460.15m。沉积起始时间为3.4Ma。吉尔伯特底界仅北部陆区所揭示,为190.5m。松散沉积层与下伏白垩纪(?)石灰岩接触面位于400.35m,沉积起始时间约17.0Ma。  相似文献   
69.
70.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Ko-consolidated compression and extension triaxial tests on specimens from undisturbed samples of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HKMD). To investigate the strain-rate effects, a total of seven Ko-consolidated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including four compression tests and three extension tests. After Ko-consolidation, the triaxial test specimens were sheared at step-changed axial strain rates under three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of 50 kPa, 150 kPa, and 400 kPa, respectively. The step-changed strain rates were appli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2%/h, +0.2%/h, +20%/h, -2%/h (unloading) and +2%/h (reloading) for the four compression tests and -2%/h, -0.2%/h, -20%/h, +2%/h (unloading) and -2%/h (reloading) for the three extension tests.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in rate effects, the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ive stress paths of the specimens for tests in a compression stat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tests in an extension stage. One order of magnitude increase in axial strain rate causes an average 8.6% increase in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for compression tests and a 12.1% increase for extension test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pecimens in compres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extension.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pecimens shows strain-softening and a clear shear band in compression tests, but strain-hardening without any clear shear band in extension tests for the same absolute value of axial st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