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手段,以透射系数为目标函数,对给定横剖面面积的浮式防波结构物在规则波中的消波性能及剖面形状进行了最优化计算研究,探讨了透射系数最小的剖面形状与波浪周期之间的关系,为浮式防波结构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Irreg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uilding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existing housing stock. A common type of irregularity is in the form of discontinuity in the vertical framing elements, which can exacerbate their seismic vulnerability. The design guidelines available in seismic design codes essentially cater to only regular buildings, and the safety of such buildings, even when the other guidelines of the codes are followed, is doubtful.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vulnerability of RC frame buildings with discontinuity in columns designed for modern seismic codes, in the form of seismic collapse capacity, collapse resistance against maximum earthquake demand level, and failure mechanism. The adequacy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seismic design codes are evalua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quential analysis of buildings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staged effects, considerably affects the design and hence the collapse failure mechanism of even low- and mid-rise buildings. The results also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strong column–weak beam design i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floating column buildings.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is also observed to be relatively more crucial in floating column buildings.  相似文献   
63.
箱式超大型浮体在非均匀海洋环境下的水弹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超大型浮体(Very Large foating Structure,VLFS)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前沿基地,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海洋工程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超大型浮体覆盖的面积比普通的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要大很多,其首尾两端所处的海洋环境可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必须考虑非均匀海洋环境对其水弹性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国内首次进行的箱式超大型浮体在非均匀海洋环境中的水弹性试验,对非均匀海洋环境、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性能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4.
于曰旻 《海洋工程》2021,39(5):144-150
基于黏性流理论,采用动网格技术和6自由度模型,以及动量源方法,建立了双浮板液舱晃荡的数值模型。分别采用3种不同空间步长的网格离散计算区域,进行了网格收敛性验证。通过光滑液舱晃荡的模型试验和解析得到的爬高最大值,验证了数值模型的精确性。在载液率为50%,激励幅值为2 mm条件下,对双浮板液舱晃荡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光滑液舱相比,双浮板液舱晃荡的最大爬高明显减小。通过一个激励周期内双浮板液舱晃荡的波面显示发现,液舱晃荡模式由光滑液舱的驻波模式变为U管模式,晃荡模式的改变起到了明显地抑制液舱晃荡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漂浮式风电平台在波浪中的摇晃运动会导致塔架根部产生很大的弯矩,极大地威胁平台结构安全。同时流体的附连水质量效应对平台塔架结构的动响应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充分考虑这种流固耦合效应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平台塔架的结构动响应。采用三维频域线性水弹性方法计算塔架在流体作用下的结构共振频率特征以及各阶模态振动的主坐标响应特性,然后通过弹性模态叠加法获得塔架的弯矩载荷。并结合概率学手段,预报了短期极限海况下塔架弯曲载荷响应,为新一代漂浮式风电平台结构安全性评估和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浮式防波堤充分利用波能在水深方向的分布特性,在满足工程消浪要求的同时对海域水沙交换影响较小,且能够快速布置,在某些实际工程有一定应用前景。为了深入了解波浪作用下浮式防波堤的动力响应,基于OpenFOAM标准求解器olaFlow,在刚体运动求解计算中植入锚链求解模块MOODY(mooring cable dynamics),实现了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浮体运动与锚链受力耦合求解,建立了锚链系泊浮式防波堤动力响应的二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对锚链系泊单方箱浮式防波堤在波浪作用下的透射系数、运动响应、锚链张力进行了模拟,并和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二维波浪和浮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并用于三维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67.
针对张力腿系泊浮式风力机的基础运动,忽略柔性构件的影响,建立气动—水动—系泊非线性耦合运动方程。在运动控制方程中包含张力腿系泊系统的非线性回复刚度,桨距角控制以及浮式基础运动对空气动力载荷的影响。在波浪载荷的计算中考虑二阶波浪载荷的作用。采用随机频率相位角调制法生成畸形波波面时历,计算在畸形波作用下张力腿型浮式风力机的动力响应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畸形波作用下,浮式基础的运动及空气动力性能均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浮式基础的纵荡和纵摇运动分别受二阶差频与和频波浪力的影响,而垂荡运动的增加则主要是受下沉运动的影响。在畸形波经过的时刻,风力机的功率系数迅速下降,水平方向的风载荷波动先减小,随后其数值急剧下降,而垂直方向的风载荷波动增大。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顺应式海洋平台慢漂运动的影响因素,以截断圆柱和漂浮方箱为例进行了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慢漂运动模型试验。测量了不同系泊刚度条件下的漂浮方箱以及相同系泊刚度条件下的截断圆柱和漂浮方箱在静水中自由衰减运动和在不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并将运动响应分解成一阶波频运动响应和二阶低频运动响应,分析了系泊刚度和浮体形状对浮体运动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发现了系泊刚度及浮体形状对顺应式系泊浮体一阶运动标准差和二阶低频运动平均漂移值和标准差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顺应式浮体的固有周期远离波浪谱峰周期时,系泊刚度以及浮体形状对慢漂运动的一阶运动响应影响不大;二阶低频运动相对偏离平衡位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随系泊刚度增大而减小,浮体形状同样对慢漂运动的二阶低频纵荡运动响应影响较大。试验结果为实际海洋工程的外形选择和系泊刚度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流动车数据的概念,给出了处理流动车数据基本流程。给出了顾及历史定位数据的流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提出了在一定准则下的路段速度匹配的方法,并根据现场检验结果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随后给出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构建道路拥挤状况实时发布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70.
王腾飞  王蒙 《探矿工程》2020,47(10):61-66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越发重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采矿而遗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矿坑,这些矿坑的治理迫在眉睫。飘台作为一种治理高陡光滑岩壁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被大量使用,然而对飘台稳定性的分析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公式上。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陡立矿山岩壁治理的砼制飘台结构,提炼了计算飘台稳定性的公式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飘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砼制飘台比较适用于陡立矿山岩壁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