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长传输距离和接收多站数据能力等优点,使其成为分布式测量控制系统首选的串行接口。介绍了RS485总线的特点、工作方式、组网及在张掖近地层通量观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探讨了RS485总线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AT88SC1608IC卡的特征和利用AT2051单片机设计的IC卡读写器的基本原理及编程。该卡片的存储和保密功能强,读写器的成本低,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3.
连云港市公交便捷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交通是城市中人流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尤其对于中国的大、中城市而言,公共交通显得更为重要。文章计算了连云港市的公交便捷度,并对公交站区进行了分级。在此基础上,根据连云港市区的概况和特点对连云港市各级公交站区进行了空间分析,并就目前公交站区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4.
阐述采用SJA1000 CAN总线控制器,设计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实现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设计了CAN总线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接口电路、通信协议、数据帧格式,最后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楼宇集中控制器和多用户CAN节点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5.
基于出行时间的缓冲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于欧氏距离缓冲区分析在选址应用中的不足,将路径思想引入缓冲区分析中。以商场选址为例,分析、定义了路径时间、出行时间的概念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出行时间的缓冲区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实现算法和分析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出行时间的缓冲区分析在选址分析方面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6.
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监测系统中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CAN总线具有很强扩展能力、能灵活配置,可满足各种不同应用和需求的自动气象监测系统。重点介绍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7.
高压变电站抗震可靠性分析(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讨论了高压变电站中电气主接线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分析问题,主要分析了高压变电站中常见的双母线系统的抗震可靠性。通过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和建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准则,给出了双母线系统在各个抗震准则条件下的可靠性的表达形式。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8.
CD-300BG工业CT数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T总线的CD-300BG工业CT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同时也对该系统进行实际使用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9.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本文在公共交通利用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出行路线查询方法。它可以提供基于无需换乘的公交站点位置周边兴趣点路线查询,即根据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公交站点信息,按照一定条件查找出满足条件的兴趣点,并给出前往自己兴趣点的公交路线。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储存公交站点等信息。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采用C#.NET语言进行了城市公交站点周边兴趣点查询系统功能的开发,实现了输入兴趣点和公交站点即可得到所需的出行路线。在本文中,查询系统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测试,结果能够满足需求,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30.
Astrid Wood 《Urban geography》2013,34(8):1238-1254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the variety of actors who circulate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around the world. I trace the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of bus rapid transit (BRT) projects and policies across six South African cities through international and municipal policy actors, to expose the role of individuals moving policy within the messy and tangled process of policy circulation.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of local actors in localizing global practice. While cities may learn of circulated forms of knowledge through innovative and dynamic individuals, policy is adopted only through local actors with governmental support. This premise adds a critical dimension to the policy mobilities field by demonstrating that adopting localities are instrumental in cultivating a receptive groun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irculated policy. Global best practice does not simply float around waiting to be selected, but rather local policymakers are actively seeking and transforming innovations such as B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