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384篇
地质学   1070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我国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幔源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来进一步厘定该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组成,并通过与华北内部如鲁中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对比研究探讨华北东部岩石圈的时空演化规律、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幔源岩石的 Sr-Nd-Ph 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其中心部位如鲁中地区以弱富集地幔为主体;而东南部如鲁西南和胶东地区则为类似 EM2型地幔(~(87)Sr/~(86)Sr_i 可高达0.7114)。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随时间的演化特征也很明显。这些幔源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玄武岩中地幔岩捕虏体(橄榄岩和辉石岩)和捕虏晶(橄榄石和辉石)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皆证明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曾受到过富硅熔体的强烈改造。橄榄岩-熔体的相互反应是该区岩石圈改造和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从而造成古生代高镁橄榄岩转变为晚中生代低镁橄榄岩和辉石岩。进入岩石圈地幔的熔体具下/中地壳物质重熔的特征,从而导致该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快速富集。有关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改造的时限、过程和机制等问题也进行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2.
《中国测绘》2005,(5):177-178
当我们来到高原和高山地区,因为爬升速度太快,如坐飞机,身体一时无法适应.会出现不适现象,这就是高山反应。  相似文献   
33.
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由Rogers和Santosh等 (2 0 0 2 )提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 ,是约从 1.9~ 1.5Ga由Nena ,Ur和Atlantic等 3个大陆块体群 ,通过逐步汇聚而形成的一个超级大陆。它是前罗迪尼亚古 -中元古时期的超大陆。从 1.5Ga开始的裂解作用使哥伦比亚超大陆逐步破裂 ,并在 1.0Ga左右这些破裂的大陆块体又重新汇聚形成罗迪尼亚超大陆。文中除介绍Rogers等提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概念、组成和古大陆重建图外 ,重点阐述了中国华北古大陆 2 .0~ 1.8Ga期间吕梁—中条造山运动和 1.8~1.6Ga时期大规模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同位素年龄数据。文中提出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主要峰期与吕梁—中条造山运动的时限相一致 ,华北古大陆属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并可能为Nena大陆块体群的一员 ,在造山及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时代等特征上 ,华北与北美、西伯利亚和西北欧有更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4.
水溶液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为目前齿科和骨科所常用的替代材料,采用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制备HA,并分析讨论了温度,pH值,加料方式,加料速率及超声波等因素对合成HA的影响,制得样品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Ca/P值,部分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镜照相(SEM)来鉴定样品HA的纯度。  相似文献   
35.
隔震及超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24日和6月20日分别发生了宜良4.2级和呈南3.6级两次地震,架设在云南省抗震培训中心隔震大楼和昆明佳华广场的结构强震观测台阵记录了这两栋建筑物对这两次地震反应。本介绍了获取的记录,并分析了两栋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3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在减少医院对于灾害易损性获得的知识一定要传播和应用到该国的所有公共医疗部门。过去已经证明了不太复杂 (但并非不重要 )的医疗基础设施如 :协调官方办公室、仓库和血库 ,容易受洪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医疗部门对灾害的反应部分取决于预防工作的水平 ,也受医疗基础设施 (医院和小型医疗中心、实验室、血库、仓库等 ) ,即涉及该国医疗网络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破坏程度的限制。在规划一个对灾害做出反应的完备的医疗部门时 ,需要了解设备的自然易损性的知识。已被检验和更新的紧急防护计划表明 ,当一所医院在…  相似文献   
37.
地表软土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地震学家,尤其是工程地震学家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墨西哥地震(1985年9日19日,MS8.1)、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MS7.4)造成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与地表软土覆盖层密切相关.因为软土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经软土层放大后的地震动再作用于各类建筑,使振动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的要大许多. 在国外,地表软土的土动力特性和放大效应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工程地震学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的神山和柳泽(安艺敬一,1989)用日本117份强地面运动中20 cm/s2以上的记录…  相似文献   
38.
单层柱面网壳弹塑性地震反应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网壳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进行了探讨。根据结构弹性有限元理论,结合网壳结构受力特点,推导出网壳结构单元的弹塑性矩阵表达式。然后对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具体分析,给出了节点位移和杆件应力变化规律,并讨论了矢跨比变化对网壳弹塑性性能的影响,从而揭示出这类网壳的弹塑性地震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39.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三阶显式方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本通过对传统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总结,阐明了建立隐式和显式方法的一般思路及数学本质,提出了使用系统位移反向向量三阶导数的隐工和实用显式积分方法-3阶显式方法,分析了该显式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对建立更高阶隐式和显式方法以及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作了初步讨论。最后,通过算例对本方法、献[1]方法和经典的常平均加速度法(隐式方法、视为精确解)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0.
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二阶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的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建立了框架部分、支撑部分的二阶动力分析模型。用等效线性方法对结构进行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结合工程算例,论述不同场地土、不同层数、不同支撑情况下,二阶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统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