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789篇
海洋学   295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借助原位液槽原子力显微镜(in situ AFM)的观察,通过Cd2+,Pb2+替代方解石最外层晶格Ca2+生长模式的实验研究, 探讨了Cd2+与Pb2+作用下方解石表面溶解与结晶行为。在液体反应槽中,分别将含不饱和Cd2+与Pb2+溶液流经方解石{101 _ 4}解理面,结果发现:(1)Cd2+的存在不影响方解石沿<4_41> 晶向台阶的溶解,而Pb2+的存在则强烈阻碍了方解石沿<441>+晶向台阶的溶解;(2)停止输入溶液含Cd2+,Pb2+溶液后,随着方解石表面与溶液达到平衡,溶解过程逐渐转变为结晶过程。结果显示在Cd2+存在时,单分子生长层具有方解石原有的定向性,而在Pb2+存在时的生长则不具任何定向性。尽管有此差异, 但(Ca,Cd)CO3 和(Ca,Pb)CO3 固溶体都受控于单分子层外延生长这一结晶机理。   含Cd2+和Pb2+溶液对方解石溶解动力学的作用与选择性吸附的阳离子半径大小、吸附复合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结晶学取 向有关。Cd2+离子倾向于优先进入更狭小的<4_41>- 晶向的微台阶上,而Pb2+则倾向于形成扭曲的八面体络合物吸附在更开 阔的<4_41>+ 晶向台阶上。因此,Pb2+存在下方解石表面生长方向无序可认为是白铅矿和方解石结构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以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的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污染和风险评价,通过APCS-MLR受体模型对广州市周边城区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来源进行定量化解析,探究高度城市化的非矿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Nd、Pr、Gd、Dy、Sm、Er、Yb、Ho、Tb、Eu、Tm和Lu的平均浓度分别是背景值的6.97、5.15、4.06、4.58、1.58、1.71、1.14、1.26、1.22、1.67、1.33、0.47、0.83和0.80倍,表明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可能存在富集现象,尤其是La、Ce、Nd和Pr等轻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表明,稀土元素浓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位于广州市市内的石门山、黄山鲁和白云山,推断轻稀土元素浓度可能会受到城市中剧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主要受轻稀土元素(La、Ce、Pr和Nd)污染;内梅...  相似文献   
993.
杨雷 《吉林地质》2019,38(3):49-51
磐石市明城镇南梨树萤石矿赋存在侏罗纪石英正长斑岩与石炭系下统鹿圈屯组的接触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根据空间分布划分为2个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平均品位CaF2为59.85%。该矿床受地层、围岩及断裂构造控制成矿。  相似文献   
994.
学川萤石矿床为中型规模萤石矿床,位于浙江临安西部,学川-武村背斜的北西翼。矿区共有5条矿体,受断裂控制基本呈北西、北西西或近东西向脉状产出,以萤石-石英型和条带状矿石为主,品位较高,属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矿体特征等的基础上,对学川萤石矿的成矿条件、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花岗岩岩株顶面凸起与成矿前北东向断裂汇合部位、近矿围岩蚀变、硅化带、开采巷道两端和深部五个找矿方向,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刘晓文  李泽琴  王奖臻 《地质论评》2019,65(Z1):225-226
正氢、氧(H、O)同位素在地质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方面的研究(郑永飞等,2000, Deng J et al., 2009),其同位素值可用于直接与自然界水组成范围进行比较,由此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的混合特征(徐九华等,2011)。四川拉拉IOCG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区地层主要包括:下元古界河口群(Pt_1hk)、会理群通安组(Pt_1t)、上三叠统白果湾组(T_3b,图1)。  相似文献   
996.
为进一步明确内蒙古喀喇沁旗地区萤石矿床的成因,为该区下一步萤石矿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在系统总结研究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萤石矿床围岩和萤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萤石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喀喇沁旗地区萤石矿中萤石的Cu、Pb和Zn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说明该区萤石矿成矿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可能性较小; 萤石矿与赋矿围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且同步,当围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时,萤石及围岩与华南黑云母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一致,表明萤石中的稀土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被破坏了的黑云母,说明这类萤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热水流体对围岩的淋滤和萃取。结合研究区北部林西地区萤石矿床H-O、S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喀喇沁旗地区萤石矿属于有大气降水参与的热液脉状充填型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97.
闽浙沿岸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闽浙沿岸海域是我国赤潮多发区之一,为研究浮游植物对铝的清除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于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对该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以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态铝的分布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表层浓度低于底层的特点,统计分析显示两年观测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影响溶解态铝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水团混合和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此外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也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DOC遥感研究进展——基于全球大河DOC与CDOM保守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德炉  刘琼  白雁 《海洋学报》2012,34(4):1-11
目前,溶解有机碳(DOC)遥感反演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口及陆源影响较大的边缘海区,大多数是利用DOC与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或DOC与盐度的经验关系获取。为了较好的理解DOC的遥感反演机理,收集了全球主要大河(流量排名前25中16条)及边缘海DOC与CDOM浓度与保守性分布状况,发现大多数河口CDOM呈现保守性分布,DOC呈现非保守性分布。基于DOC与CDOM保守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研究海区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DOC遥感反演算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DOC遥感反演需要考虑DOC受不同主要控制因素(如保守混合与生物作用等)的影响,并对这些控制因素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999.
萤石广泛应用于冶金、炼铝、玻璃、陶瓷、水泥、化学工业,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公认为萤石资源大国、氟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作为萤石的主要出口国,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保护国内的萤石资源,譬如对萤石出口实行配额制度、从出口退税到征收高额关税、对萤石矿进行开采总量控制等。因此针对当前形势,结合金华实际。就萤石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00.
杨会  王华  吴夏  唐伟  涂林玲  应启和 《中国岩溶》2015,34(6):642-647
为探明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水中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样品采集方法(顶空样品瓶和聚乙烯瓶)和保存方法(不同的温度和是否加饱和氯化汞)以及储存时间对不同类型水样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样类型相同的情况下,顶空瓶法较聚乙烯瓶法采集的水样δ13CDIC值更稳定;用聚乙烯瓶采集水样,加入饱和氯化汞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不加饱和氯化汞的水样δ13CDIC值变化无规律且幅度大,而加了饱和氯化汞的水样δ13CDIC值更接近初始值,但随保存温度的升高和保存时间的推移,其δ13CDIC值逐渐偏重,主要受温度升高有利于HCO3-水解并释放CO2的影响;不同类型水样在不加饱和氯化汞条件下,随保存时间加长,岩溶水的δ13CDIC值较初始值偏重,混合水和非岩溶区水δ13CDIC值较初始值偏轻。实验表明,用顶空样品瓶采集的水样保存100天,δ13CDIC最大变化值为0.42‰;用顶空样品瓶采集的水样保存时间长,δ13CDIC值变化小,最能反映样品的初始值,是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用聚乙烯瓶采集的水样加饱和氯化汞并保存在5 ℃能满足样品短时间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