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者对引进的红罗非鱼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繁殖育种及海水驯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①亲鱼的怀卵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124.78L—588.8),在北方地区每年产卵3—4次,产卵量为怀卵量的1/2;②水温25—30℃,11—18d受精卵孵出鱼苗;③红罗非鱼不仅可在淡水中生存,且在自然海水和半咸水中均能生存,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④红罗非鱼同虾混养,可提高鱼虾成活率,增大养成规格。  相似文献   
12.
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养殖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14个引物可获得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图谱,共扩增出121个RAPD位点,具有多态现象的位点为4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06%.翘嘴红鲌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8878-0.9600,平均为0.9201,遗传变异度为0.079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8824,Shannon多样性值为0.0899.研究表明,翘嘴红鲌目前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堪忧,改变目前人工繁育模式,建立原种、良种场,丰富物种遗传多样性是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黄土标准剖面———洛川黄土剖面之下的上新世红黏土进行了沉积特征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洛川红黏土堆积于约2.6~3.2 MaBP期间,从而确定世界惟一的黄土类地质公园的风尘开始堆积的年代约为3.2 MaBP。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磁化率和粒度的分析表明,洛川风尘堆积序列记录了上新世到第四纪古气候的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相似文献   
15.
雌核发育系红鲤8305的产生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于1981年,以经过γ射线或紫外线处理的近类精子作为激活源,成功地诱发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卵子的雌核发育。经两代连续雌核发育的部分后代个体进行人工转性,使之成为“生理雄性”,并以“生理雄性”个体与其同胞姐妹交配所产后代为遗传特性纯一的个体——红鲤8305。检查了LDH,EST,MDH,SOD,IDH及运铁蛋白(transferrin)的座位,发现同一个系的不同个体之间等位基因没有差别,而且各座位的等位基因都是纯合的。血清学试验表明,控制红鲤8305雌核发育系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基因纯合度相当高,同系个体之间的鳞片移植成活率可达89%以上,说明控制MHC基因的纯合度很高。  相似文献   
16.
在真鲷Pagrosomusmajor三倍体诱导研究中,对染色体倍数的分析表明,受精卵受精5min后,在1.5℃冰水中处理5min,可获得17%的三倍体诱导率和28%的嵌合体比率,染色体数分别是:2N=48,3N=7Z,嵌合体50—68。仔鱼红血细胞测量和组织切片分析显示,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红血细胞核直径(长径,下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直径和中脑细胞核直径大小存在差异,其比率分别是1.42,1.35和1.41,这种差别必然导致三倍体鱼和二倍体鱼在代谢与功能方面的差异。应加强对鱼类三倍体形成机制及应用潜力的研究,同时注意开展其生理学、生化学和行为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异养细菌与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对虾养殖池海水、底质、虾池进水及其邻近水域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菌群结构和各类群属细菌数量变化异常.弧菌成为优势菌属,并显示了喜欢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特点.弧菌可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菌.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弧菌性红腿病的细胞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弧菌性红腿病是近年来我国华东地区一些对虾养殖场新发生和流行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本文报道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病虾的腹肢、中肠、心脏、血细胞、鳃等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病原菌内外部微结构和SMZ处理后菌体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病虾血淋巴涂片上能看到少量细菌,血细胞数明显减少,腹肢的真皮层沉积着放射状或树枝状的橘红色色素颗粒.在超薄切片中可见许多寄生弧菌集聚或散布于心肌细胞间质、中肠、腹肢及鳃丝等组织的细胞质中.从病虾血淋巴中被分离培养的细菌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人工感染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为红腿病的病原体.该细菌系一种无芽孢的短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大小为(0.6~0.9)μm ×(1.5~2.5)μm,有一根单端生鞭毛.鞭毛具有鞘和轴结构,菌体内部具有原核细胞超微结构特性,经SMZ处理后,菌体膨胀,核区体积增大,致密染色质颗粒增多,透明斑变少,严重者细胞壁大部分或全部消失,细胞破裂甚至解体.而未经SMZ处理的菌体无此变化.健虾组织中,未见病理变化及细菌存在.这为该病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1月~1994年1月用简单的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多管藻中分 离纯化了R-藻红蛋白和从钝顶螺旋藻中纯化了C-藻蓝蛋白,它们的纯度(指可见 光部分的最大吸收与 280nm处吸收值之比)可分别达到 6(R-藻红蛋白)和 5. 5(C- 藻蓝蛋白)。由于不同藻种的同种藻胆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不同,所以应用凯氏定 氮法并结合可见光的吸收值测定了上述两种藻胆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钝顶螺旋 藻C-藻蓝蛋白为1.853 × 106mol-1cm-1(620nm),多管藻R-藻红蛋白为1.796 × 106mol-1cm-1(498nm),为藻胆蛋白的浓度测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头肾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两个区,A区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B区的淋巴细胞则以形成弥散性分布淋巴组织为特征.主要细胞有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其他的颗粒细胞等,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聚集中心及粒细胞聚集中心.脾脏被膜较薄,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白髓中未见明显的脾小结、淋巴鞘结构,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红笛鲷的头肾和脾脏是硬骨鱼类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又是鱼类重要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