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424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根据多道地震反射资料分析,温哥华岛近海的北喀斯喀特俯冲带边缘有一清楚的BSR区。海底以下300m处的反射层代表笼形物或甲烷水合物层的底界。1300m水深和3600m长的地震检波器组合允许BSR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并进行高分辨速度分析和垂直入射资料模拟,所有三种类型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海底以下大约300m处BSR之上10-30m厚的高速层,并有一明显的底界和过渡顶界。在这层内,大约1/3的沉积物孔隙空间为冰状水合物充填。地震无法探测BSRs之下的游离气,这些结果对水合物BSR的形成与分布的模拟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陆坡上水合物矿床中甲烷(CH4)的灾难性释放已显著干扰了古新世/始新世温度最高(PETM)期(约55.5Ma)的全球气候和碳循环。我们调查了所有PETM期古温度和古二氧化碳替代矿物是否与假设考虑大量增加的甲烷散发到大气圈的影响相一致。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背景下有孔虫特征的响应,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 311航次岩芯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 mexicana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冷泉站位U1328和毗邻的非冷泉站位U1327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 mexicana的显微形貌特征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等,证实有孔虫壳体未受到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和自生碳酸盐岩的交代影响,有孔虫壳体的碳稳定同位素呈现明显的负偏。其中U1327站位中U.peregrina δ13C为-0.67‰~-2.75‰(PDB),B.mexicana δ13C为-0.51‰~-1.52‰(PDB);U1328站位中U.peregrina δ13C为 -0.72‰~-2.71‰(PDB),B.mexicanaδ13C为 -0.58‰~-1.45‰(PDB)。底栖有孔虫壳体的碳稳定同位素负偏成因可能与水合物不稳定分解释放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和食物源有关,因而可较好地指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4.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发的碳酸盐沉淀(MMCP)。微生物席和MISS构造在高于庄组上部(约1.6 Ga)和雾迷山组下部(约1.45 Ga)碳酸盐岩中尤为发育,表明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高有机质产量。在石化微生物席中,发现有丝状、球状细菌化石和草莓状黄铁矿;围岩中发现有针状文石、花瓣状重晶石、放射状菱铁矿、铁白云石和葡萄状碳酸盐胶结物等多种自生碳酸盐矿物,指示甲烷厌氧氧化(AOM)导致的自生碳酸盐沉淀。中元古代的温暖气候和海洋分层、缺氧、硫化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高生产量和高有机质埋藏率。气隆构造和核形石状碳酸盐结核反映浅埋藏条件下活跃的成烷作用和甲烷排放,围岩和MMCP中富沥青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富微生物席碳酸盐岩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可能形成重要的烃源岩。据微生物席、MISS构造及MMCP的研究,初步估算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的概略生烃潜力约为10×108t石油当量。  相似文献   
25.
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组份以烃类气体为主,占气体总体积的98.1%~99.7%;非烃气体以CO,2和N2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气体的0.12%~1.32%和0.25%~1.54%;烃类气体中以甲烷占绝对优势,平均含量为95.83%;重烃含量较低,平均为3.21%;干燥系数(C1/C,1-5>)平均为0.97,整体上属典型的干气.川西坳陷中段的所有样品δ13C,2都大于-25.8‰,属于典型的煤型气范畴,天然气的δ13C,1δ'13C,2δ13C,3,呈明显的正序排列,显示出天然气为典型的有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其母质演化程度已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且以高成熟阶段为主.  相似文献   
26.
张玉菊 《河南地质》2008,(11):22-22
9月27日,叶县国土资源局会同遵化店镇人民政府和该镇祁营村两委,组织相关人员,对100余亩存量国有土地进行勘测定界和地上附着物清点登记。随着该宗地近期挂牌出让,投资兴趣很浓的香港富铭集团甲烷氯化物项目有望很快在此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7.
天然气水合物与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已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候致变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突然分解释放甲烷气体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地质灾害和生物灭绝等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与分解释放甲烷气体、天然气水合物对气候的反馈机制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如新元古代“雪球”地球的终结、古新世一始新世极热事件和第四纪冰期后气候快速变暖等,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29.
胡家文 《地球化学》2002,31(4):389-394
为了计算高温,高压和高密度流体的热力学性质,提出了一个具有19个参数的维里型状态方程,其中参数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由Sutherland位能函数导出的维里系数近似式。除临界点附近以外,在已报道的pVT数据所覆盖的大部分超临界区域内,该方程均可适用。用该方程对H2O,CH4,H2,CO2,CO和O2等流体pVT关系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其中pVT上限分别为:91-610GPa,1.6-11.0cm^3/mol,4000-5000K。计算体积的平均偏 小于0.8%,最大偏差小于5.4%。  相似文献   
30.
油气化探中甲烷碳同位素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在地表油气化探实践当中甲烷碳同位素对地表土壤烃气成因判别的有效性,但有时也会遇到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因忽略了土壤中异常甲烷是一种混合成因甲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为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同时选送数量相当的背景土壤样品和异常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测定,然后通过教学方法计算出真实反映来源于油气藏中的甲烷的碳同位素值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