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80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合浦珠母贝两个野生种群的生化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测定了大亚湾和北部湾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野生种群12种同工酶26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两个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243±0.0377和0.0999±0.0441,与已报道的珠母贝属的其他种很接近。两个种群的杂合子缺失系数分别为-0.278和-0.346;遗传相似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842和0.015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53,表明2个种群之间有较强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2.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目前己发现20余种,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方面都有应用潜力[其结构、类型和应用见本集刊王云峰等(2003)“麻痹性贝毒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由于PSP毒素的稀有来源和国际社会对STX交易的禁止,限制了国内PSP毒素应用及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本文作者对PSP毒素进行了制备,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制备的PSP毒素进行了研究。 PSP毒素能够选择性地可逆抑制可兴奋膜的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Frace et al.,1986;Penzotti et al.,1998)。本文利用神经束膜下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报道了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粗毒素对小鼠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和NG108-15细胞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研究结果,并与STX标准毒素的作用结果进行了比较。 NG108-15细胞是由小鼠神经母细胞瘤和大鼠胶质细胞瘤融合的杂交细胞,经分化剂分化后,显示诸+L1196如兴奋性、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与培养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等多种神经细胞的基本特性(Hamprcht,1977)和Na+、K+、Ca2+等多种离子通道,已作为神经细胞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药物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Enomoto et al.,1992; Docherty et al.,1992;Shi et al.,1993;Hu et al.,1997a;Hu et al.,1997b);发育出具有Na+内流支持的锋电位(Hamprecht,1977),该电位是分析作用于膜钠离子通道药物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合浦珠母贝的性腺发育周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麻痹性贝毒(PSP)在食物链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介绍织纺螺食物链中麻痹性贝毒(DSP)的传递,因误食织纺引起民中毒事件。同时介绍什么是PSP,PSP的来源,全球PSP中毒事件的记录、国内食织纹螺引发PSP中毒事件及PSP中毒症状和致死量。提醒喜食海鲜的人们提高警惕,在发生赤潮的前后时期尽量不吃或少食贝类海鲜,同时,呼呈医学部门和海洋环境部门积极加大投入、研制解药和保护好海洋环境,大力宣传PSP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增强科普知识,加强包含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脉冲转基因仪对合浦珠母贝卵子进行电脉冲处理以优化电穿孔法转基因的电击参数。实验中调制百分比:100%;脉冲间隔:1.0s:电极距离:2mm;脉冲个数:5个,参数保持不变。用不同的电脉冲参数组合(脉冲电压100-400V、脉冲持续时间0.5~3.0ms、脉冲频率10~50kHz,共28个组合)对卵子电击,然后加入精子进行授精,统计各组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受精率和孵化率达到50%以上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卵子对低脉冲频率和高电压非常敏感,当频率低于20kHz或脉冲电压高于400V时对卵子损伤较大。脉冲持续时间对其影响不大,适应范围较宽。优化的转基因电击脉冲参教组合为:脉冲电压1.0kV/cm,脉冲持续时间20ms,脉冲频率50kHz,或者脉冲电压1.5kV/cm,脉冲持续时间1.5ms,脉冲频率50kHz。  相似文献   
16.
鱼虾贝幼体微胶囊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产养殖育苗中 ,人们通常采用活饵作为幼体的饵料 ,如微藻、轮虫和卤虫幼体等。但使用活饵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一方面 ,由于受环境与管理等多种条件的影响 ,从而造成活饵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另一方面 ,活饵的培养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物力 ,从而导致养殖水产动物的成本很高。为此人们不断地研究开发营养全面、造价低廉、适用于水生动物摄食和消化的人工配合饲料 ,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水产育苗中的活饵。但是利用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问题是营养物质易流失到水中 ,引发细菌繁殖而污染水体 ;另一方面颗粒在水中稳定性差 ,不易于被幼体摄食。用…  相似文献   
17.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8.
射肋珠母贝Pinctada radiata(Leach)属热带海洋贝类,喜欢在珊瑚礁上群居,在水深2~5m的海区中分布很多。我国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资源较丰富。该贝个体小,壳形斜,壳表有放射肋而得名(图略),一般壳高为5.5cm,壳内面珍珠层呈金黄或紫色,光泽鲜艳。我们于1989年初,在海南省陵水县南海水产研究所热  相似文献   
19.
长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云 《台湾海峡》2001,20(1):27-31
本文对长竹蛏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关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采用缩光培育,未经缩光的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幼虫长至约240μm变态附着,附着量在(0.6~10)×106个/m  相似文献   
20.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性总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