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青海省东部大杜鹃的始绝鸣日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72.
青海省天然牧草物候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5个牧业气象站的牧草资料初步分析得:优势种牧草和同生牧草各异;物候期特征:春季返青期最早的是海北(4月16日),最晚的曲麻莱(5月11日)。秋季黄枯最早的是河南(9月5日),最晚的海北(10月1日)。同年中牧草生长期最长为海北地区(168d),最短为河南地区为126 d;物候期的变化特征:返青期,益麻莱、海北、兴海呈提早,河南大部分呈提早,甘德呈推迟。抽穗或花序形成期,禾本科草类抽穗期,曲麻莱和兴海呈提早,海北大部分草种呈提早,河南和甘德呈推迟;莎草科草类花序形成期,甘德、河南呈推迟,海北呈提早;杂类草草类花序形成期,海北、河南呈推迟现象。开花期,曲麻莱呈提早,河南、海北、兴海草地的大部分牧草呈提早,甘德的大部分牧草呈推迟。种子或果实成熟期,河南呈推迟现象,其余草地的部分牧草呈提早、部分牧草呈推迟。黄枯期,甘德均呈推迟,兴海呈提早,海北、河南、曲麻莱大部分牧草呈推迟。生长期:曲麻莱、甘德呈延长趋势,河南、海北、兴海大部分牧草呈延长趋势;不同草地同一种类品种的牧草物候期变化趋势也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3.
雁山楝树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桂北地区雁山气温等气候要素与楝树5个物候期的多年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雁山近34a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增温特明显,在增温过程中以春季增温为主,冬季和秋季增温次之,夏季呈弱降温趋势;(2)近10a来雁山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表现为一致的提前趋势,叶全变色期和落叶始期表现推迟的趋势,整个绿叶期延长,果成熟期表现推迟;(3)2月平均气温(T2)和1~3月均温(T1-3)是影响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的主要气候因子;(4)楝树物候变化是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74.
基于水热因子的玉米物候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锦州14 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 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天数变化较大,为6 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 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相似文献   
75.
选用青海高原33个气象站1978-2007年的雪物候期及气象资料,分析表明:终雪、初雪出现时间及无雪期出现时段具有地区差异性;终雪部分地区对气温负相关显著,个别地区对降水正相关显著,年代际大部分地区提早明显。初雪少部分地区对气温正相关显著,个别地区对降水负相关显著,年代际大部分地区推迟明显。无雪期大部分地区对气温正相关显著,个别地区对降水正相关显著,年代际绝大部地区延长明显;终、初雪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表现在无雪期的延长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6.
自然物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物候期的变化真实地反映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气候变化对自然界产生影响的直观记录.自然物候的变化是指示农时的客观标准.通过对物候观测资料的全面分析,提出初步结论为农业部门安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林木物候监测资料在农林生产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可用于推算局地气象要素、划分适宜生产区域、制作农林气象预报、验证新品种引种条件、编制自然历预告农时、监测污染和净化环境等各个方面。本文介绍了浙江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情况和我省常见的30种观测树种的指示物候期及对生产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8.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新疆北部20年棉花物候计算和分析--以炮台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single sine物候模型计算新疆北部20年棉花日度累积值,利用系统聚类法分析20年棉花物候变化规律,建立了物候日度和棉花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新疆北部棉花主要物候事件播种、出苗、现蕾、开花、裂铃、吐絮和停止生长所需要的日度累积值分别为53.1853.18、109.99、360.97、635.64、1169.61和1180.02日度;聚类分析将20年划分为4个类型即冷年类型、温暖类型、热年和特热年;棉花产量(y)和全年日度累积值(x1)、棉花停止生长日度累积值(x2)和9月份以后的日度累积值(x3)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1964-2015年气候因子对秦岭地区植物物候的综合影响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PLS回归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 1964-2015年,秦岭地区物候始末期的气候均呈干暖化趋势,且始期的暖化趋势较末期显著,物候突变后(1985年之后)尤为显著。② 就单一因素而言,物候始末期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突变前(1985年之前),除物候始期的日均温外,其他气候因子对物候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突变后影响显著,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温每升高1 ℃,始期提前3.0 d,末期推迟12.0 d;始期的累积降水每减少1 mm始期提前1.3 d,末期的每增加1 mm末期推迟1.0 d;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始期提前4.3 d,末期推迟18.3 d。③ 气候因子对物候始末期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物候始期,气温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降水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而日照几乎无滞后效应;物候末期,气温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降水几乎无滞后效应,而日照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④ 物候始期与末期均受气温、日照、降水的综合影响,气温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同期日均温的升高对物候始期的提前及末期的推迟具有主导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